桃源村翁 发表于 2018-5-4 08:55

游水磨古镇·桃源故地寻踪(下集)

游水磨古镇·桃源故地寻踪            (下 集) 都江岁修竹源地,夷人筑墙漩水湾。(15)白马装葬大木棺,大白石卧寿江岸。(16) 古道不怕翻山路,乾隆平叛始凿险。(17)清朝固边设茶局,陆羽塑像供神龛。(18) 老妇献茶呈腰磨,献忠退兵方平安。(19)钟氏牌坊立门户,进士街中建公馆。(20)(21) 叠峦浮云锁青山,寿江缓流绕街前。老人村内寻故人,乡土文化载民间。 山道不见泥泞路,汽车直达到家院。鹞子山梁灌瓦楼,民族和谐补遗建。 二零零八大灾难。汶川地震毁家园。社会主义制度好,佛山援建面貌变。 人生追梦要实现,家风家教应承传。水磨生态文化城,一路乡愁话明天。注:15、水磨历史上竹子资源十分丰富,被列为都江堰岁修竹源地之一,灌县水利府每三年轮一次指标,下达任务后层层分摊到有竹子的农户。水磨境内尤以刘家沟的竹子最多最好,白家竹丈二才发丫。负责完成任务的人叫首人。为了完成任务,农户苦不堪言,不少首人倾家破产。水磨清朝咸丰地方诗人王昌南在《老人村竹枝百咏》中写道“津粮纳罢尚难宽,门户催将堰竹完。闻报首人喊畏缩,上官知否下民难”。清朝初年,夷人曾在寿江桥头,漩水湾上,原来粮站外修建了办公房,后被失火烧毁。王昌南在诗中也有记载:“蛮城息凤旧官衙。署毁基留属汉家。”。16、清朝光绪初年,水磨老人村人姚安邦,又名姚地平,字平蜀,历任重庆右营游击千总,赐三品花翎。在平息贵州苗人反叛被围,他的坐骑大白马飞岩救主突围。退隐回乡后,乡人称之都司,善左书,住成都二仙庵时提写“二仙庵”匾名。光绪二年,四川总督丁宝祯,欲另书写替代,均无法超比,乃罢之。他的白色战马死后专做了一付特大棺材安葬,当地人称马坟为马义楼,遗址尚存,在水磨小学后。 大白石,地名。过去曾有一间屋大的白石头在寿江岸边,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造河滩地被毁。 17、清朝早期前,进入水磨的道路,是经灌县(都江堰市)中兴、太平场,进入泰安寺(青城后山),翻紫柏岗(水磨镇刘家沟村大火地),下山到古镇街上。清朝乾隆平息金川叛乱,清军从雅安经天全等地进军,麻溪(都江堰)、漩口、水磨、三江、卧龙,作备战路,运输,储备物资,凿通沿岷江、寿江沿岩路。   18、水磨种茶历史悠久,属茶马古道重镇。清朝乾隆平定金川后,为保边茶生产,边茶由大路(灌县至松潘)改为小西路运至卧龙、懋功(阿坝州小金县)。清朝政府在汶川县卧龙镇二道桥设茶店,征茶税,办理边茶转运业务。内地边茶用人背运至卧龙,以上可驮运。于人工背运费用高,清朝政府准予到灌县兴仁场(今水磨古镇)驮运。为便于管理,清朝光绪初年,清朝政府将茶店从卧龙迁灌县兴仁场(水磨古镇),并改茶店为茶商局。水磨茶业生产发展很快,家家户户种茶,产量居西路第一。清朝光绪辛卯(1891年),四川省盐课司周梓常在紫云宫(王爷庙)后殿左修茶神祠,建神龛塑供茶神陆羽像。龛成,四川省盐课司大使周毓榆撰写《创茶神龛记》以志其事。各地文人墨客纷纷诗词以贺。每年清明开园放叶前,地方政府都要开展祭茶神活动,然后才可以开园採茶放叶。水磨祭茶神活动早于明末清初,   19、据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先头部队,到了老人村(今马家营),百姓为了自保平安巧退兵,用竹筒筑黄泥,放入粪坑中,当人黄。壁头上挂一尺二寸长没完工草鞋,到天黑,全村人在山上树林中躲藏,留一老妇看家,兵爷到时已晚,老妇用一扇腰磨献茶招待兵爷。兵爷问村里人哪里去了?老妇告知,为了把房子腾出来迎接你们,都住在外面树林中去了。兵爷又问,村里有多少人?老妇人讲,光我们马家子孙就有一个营。兵爷见状无法入睡,还不见天亮,又听见鸡叫,兵爷连夜逃回内地。传说观音菩萨救百姓,从此改称“马家营”。20、刘钟氏节孝牌坊,为清朝水磨贡生刘玉鼎,字坤山为母而建于灌县兴仁场(水磨古镇)下街口。牌坊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3年)。共三台三拱门,砖石结构,很华丽。第二台街面镌有《皇恩节孝》大金匾,日照反光。另有“贡第泽恩” 小匾与之平行。牌坊拱门石壁上镌刻二十四孝。尤其公婆吃媳妇奶,人物生动活现,引人发笑常观不止。牌坊竣工时水磨本土刘家贞、王崧南、丁国仲、刘坤山四贡生共同在中拱门地面堪砌四个大石板,最后上宝顶,希望兴仁场民风、学风永固,人才辈出。民间流传,竣工上宝顶不到位,刘坤山跪母前,母片刻后讲:年轻时公鸡拍打鸡母笑了一下。刘跪烧纸钱诲过后,宝顶即归位。刘钟氏牌坊楹联正面:志矢柏舟午夜怀光留日月;辉流彤管冰霜节操配山河。内面:矢志扶孤,曾记当初苦味;垂廉听政,也谙此辈艰辛。刘钟氏,知识才女,年芳十七,由内地嫁水磨刘家沟刘应春。为人端静和惠,孝顺公婆,越十载夫殁,遗子仅三岁,即刘玉鼎也。刘族需繁,门户各别。举凡国课、征徭、农桑、嫁娶、家务开支,皆躬身操持。为光耀刘氏门庭,矢志育孤,终将幼子刘玉鼎培养成人,回乡敬母。乡人敬之,公请朝廷批准建节孝牌坊于街口,以彰显刘母为忠孝节义,以框扶正义也。   附姚向东编著水磨沟乡土情之一《兴仁场·刘钟氏节孝牌坊》诗:   刘钟氏牌坊 远处难见兴仁场,大片稻田路两旁。獠泽关过不见街,原来街在台地上。 漫步爬上欢喜坡,牌坊雄姿立门户。一阵微风铜铃响,行人慢步入街中。(1) 返身回头回眸看,皇恩旌表金字匾。斜阳西挂鹞子山,宝顶光耀银光闪。(2) 一夜客栈睡梦安,早起神清再细观。三拱门外见稻田,坊耸街头雄姿展。 三台四翘风铃响,晨曦初照宝顶灿。二十四孝镌坊壁,尤笑婆吃媳奶难。(3) 钟氏从小称才女,嫁夫刘氏应春门。早起熬汤俸公婆,轻声唤郎刘应春。 才女十七入刘氏,年华郎君十年逝。清灯影下教幼子,节俭度日请延师。(4) 孩儿知母奋读书,学成回乡把母俸。待人处事气钢直,乡人官司从未输。 为保都江供竹源,接任首人解民难。联保成立任团总,叫之贡爷不自封。 为表钟氏冰清节,同治建坊街头立。四个贡生堪四石,宝顶象征进士领。(5) 坊成宝顶不归位,儿跪母前求真情?母笑公鸡拍母鸡,焚钱悔过宝顶立(6) 坊竣庆典三天筵,各地宾客齐声赞。热闹三天免费餐,沿街客店全报满。 牌坊原是一景点,远客近客争相传。水磨文化虽有韵,今有何物作证见?    21、进士,即清朝乾隆时期水磨进士吴幼卿。曾任广东省潮州府知府。今天水磨古镇(兴仁场)街中“大夫第”,即是清朝嘉庆年间吴幼卿回乡所建公馆(住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水磨古镇·桃源故地寻踪(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