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25|评论: 4

[分享] “保健”香又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9 15:35 | |阅读模式

李耀奎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5:37 |


     苦涩的青果,慢慢咀嚼,会品尝到它的清香和回甜。嘉阳厚重的历史,细细回忆,就能体会出嘉阳工人过去的艰辛和乐趣。“五一”节来临之际,说点“保健”的故事,以作纪念。
      三八年开办的嘉阳煤矿,可以说远近闻名,近在犍为沐川马边,远有井研仁寿荣县,上至五通乐山成都,下到宜宾泸州重庆,知道嘉阳煤矿的人太多太多,这些人们对嘉阳的了解,除了晓得是打烧炭的企业外,更多的却是通过嘉阳的一种班中餐食品——“保健”来认识嘉阳的。周边团转,凡是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你问他对嘉阳煤矿的概念,他一定会告诉你,“咋个不晓得嘉阳煤矿喃,嘉阳的‘保健’粑儿好吃的很”,可以这样说吧: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保健”成了嘉阳煤矿的形象代表。
      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国有煤矿都有班中餐食品,但各个矿叫法五花百门,唯有嘉阳煤矿称之为“保健”,这个名称的由来,估计当时是从“保证井下工人健康食品”经简化,口语化,约定俗成而来,肯定是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创意。吃起来香喷喷的食品,用“保健”冠名,叫起来简单顺口,而且内涵丰富明了。比起如今的什么“ 麦当劳”、“肯得鸡”、“比萨饼”等食品名称,感觉不知好多少倍。令人奇怪的是,多少年来,开发食品的商人不计其数,搞商标设计广告创意的人多如牛毛,却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想到用“保健”作食品名称或品牌呢?以前,在肯定嘉阳人聪明能干,吃苦耐劳时有一个说法:嘉阳的人,一个看洗澡堂的调出去都可以当值班队长。单从我们不注意就整出一个让许多商人想都想不到的“品牌 ”,确实表现出了嘉阳人的聪明和水平。
      给井下工人班中发放“保健”,起源于五十年代初,共产党接管矿山后。从前受尽苦难和凌辱的煤黑子一觉醒来,天变了,地变了,共产党以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出现在煤矿工人面前。共产党、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就那么细微地飘洒,滋润着每个矿工的心。怕煤矿工人不好找婆娘,就到处宣传“说起芭焦沟,心头凉悠悠,跟到工人走,还有纸烟抽,过了三五年,又有娃娃逗”;怕工人得职业病,就建医院,建疗养院;怕工人上班饿肚子,就免费供应“保健”……这种直接有效、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工作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煤矿工人的积极性,大家对党和国家感恩戴德,于是发奋图强,几十年为国家生产了近2千万吨煤炭,这令人嘱目的成绩中,当然也有小小“保健”的一份功劳。
      嘉阳的“保健”,在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演变。1956年前(当时嘉阳是部属406煤矿),“保健”的质量是最好的时候,上等面粉,猪板油、橘红、冰糖、花生芝麻核桃等作馅,比现在不少吹的扎劲的月饼质量好多了。记得我三四岁时,老爸每天发四分之一“保健”,那就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了,几十年后想起来,仿佛还能闻到那“保健”的香味。从大跃进开始,“保健”改为馒头,四两一个,又白又大,到粮食关时,停止供应“保健”,直到62年才恢复,但是用发酵的米粉做的,没有馅,酸甜酸甜的;到65年,又恢复有馅的“保健”,但质量已打了折扣,面粉等级降级了,心子就是白糖、猪油,这种“保健”一直供应到八十年代初期。83年天锡井扩建,撤销“保健”食堂,在井口建班中餐食堂,品种改为鸡蛋糕、饼干等。从90年代初起,“保健”逐渐被井队改为“干折”。近几年来,各队又开始向井下送“保健”或馒头,但现在不管哪个生产的“保健”,不知是因为人们肚里油水足恁了,还是制造质量下降了,反正已没有了以前“保健”的味道。
      说起“保健”的作用,那可就大了。首先解决的是井下工人上班时肚皮饿的问题,那时候,每班开进班会时,班长会根据当班工作量大小,时间长短,要求大家“斗保健”,确定数目后,交给调度站,到班中,保健食堂会派人送“保健”到工作地点,最好时(56年前)有牛奶或豆浆,最差也有高树茶。凡是在一线干过的人,对班中热乎乎的“保健”一定是记忆犹深的。
      有些职工不愿在班中吃,就节约归己。中夜班起床,拿一个新鲜“保健”,泡一盅酽茶,饭菜都有了。有时早班上班,为省事,就吃一个“保健”当早饭,有不怕麻烦的,再切成块煮一下,又甜又烫,又软和,整得精神饱满去上班。
      在那困难年代,矿上每个有井下工人的家庭,都把“保健”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平时忍饥挨饿,省下“保健”,积攒下来,三两个月保健食堂就会换“保健票”,一张“保健票”可换四粮饭票,两角钱菜票。那时候,食堂一份肉才两角钱,小菜四分钱一份,一个“保健”对收入低下、贫穷的工人家庭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无怪乎那时候地面人员要千方百计争取下井,也有很多低收入的管理人员,在下班后再加班下井参加挖献礼煤,没有其他待遇,下一次井发一个“保健”,仅此而己。所以那时候,机关人员下井的代名词叫去“挣保健”。
      当然,“保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馈赠亲朋好友。前面说到周边团转不少人都知道嘉阳的“保健”好吃,就是矿工们一个个赠送出去的。家里来客,离开时,一定送几个“保健”,到外面走人户,一定是拿几个“保健”作礼品。(据说,还有人把“保健”作礼品送到了上海)当时有玩笑说,好多人找婆娘都是靠着拿“保健”去哄倒了丈母娘才整成了的。
      小小“保健”,见证了嘉阳半个世纪的历史,嘉阳工人对“保健”的感情是很深的,它毕竟伴随我们走过了那段艰辛;它毕竟在地层深处、艰苦危险的场所给工人们带来了热能和力量;它毕竟在困难年代滋养了一个个家庭 ……。嘉阳人曾给“保健”一个满含深情的称呼:“保健粑儿”。把一种食品等同于儿子,这种感情还有什么说的呢?

                                            (作者范刚  嘉阳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5:57 |

     苦涩的青果,慢慢咀嚼,会品尝到它的清香和回甜。嘉阳厚重的历史,细细回忆,就能体会出嘉阳工人过去的艰辛和乐趣。“五一”节来临之际,说点“保健”的故事,以作纪念。
      三八年开办的嘉阳煤矿,可以说远近闻名,近在犍为沐川马边,远有井研仁寿荣县,上至五通乐山成都,下到宜宾泸州重庆,知道嘉阳煤矿的人太多太多,这些人们对嘉阳的了解,除了晓得是打烧炭的企业外,更多的却是通过嘉阳的一种班中餐食品——“保健”来认识嘉阳的。周边团转,凡是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你问他对嘉阳煤矿的概念,他一定会告诉你,“咋个不晓得嘉阳煤矿喃,嘉阳的‘保健’粑儿好吃的很”,可以这样说吧: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保健”成了嘉阳煤矿的形象代表。
      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国有煤矿都有班中餐食品,但各个矿叫法五花百门,唯有嘉阳煤矿称之为“保健”,这个名称的由来,估计当时是从“保证井下工人健康食品”经简化,口语化,约定俗成而来,肯定是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创意。吃起来香喷喷的食品,用“保健”冠名,叫起来简单顺口,而且内涵丰富明了。比起如今的什么“ 麦当劳”、“肯得鸡”、“比萨饼”等食品名称,感觉不知好多少倍。令人奇怪的是,多少年来,开发食品的商人不计其数,搞商标设计广告创意的人多如牛毛,却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想到用“保健”作食品名称或品牌呢?以前,在肯定嘉阳人聪明能干,吃苦耐劳时有一个说法:嘉阳的人,一个看洗澡堂的调出去都可以当值班队长。单从我们不注意就整出一个让许多商人想都想不到的“品牌 ”,确实表现出了嘉阳人的聪明和水平。
      给井下工人班中发放“保健”,起源于五十年代初,共产党接管矿山后。从前受尽苦难和凌辱的煤黑子一觉醒来,天变了,地变了,共产党以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出现在煤矿工人面前。共产党、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就那么细微地飘洒,滋润着每个矿工的心。怕煤矿工人不好找婆娘,就到处宣传“说起芭焦沟,心头凉悠悠,跟到工人走,还有纸烟抽,过了三五年,又有娃娃逗”;怕工人得职业病,就建医院,建疗养院;怕工人上班饿肚子,就免费供应“保健”……这种直接有效、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工作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煤矿工人的积极性,大家对党和国家感恩戴德,于是发奋图强,几十年为国家生产了近2千万吨煤炭,这令人嘱目的成绩中,当然也有小小“保健”的一份功劳。
      嘉阳的“保健”,在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演变。1956年前(当时嘉阳是部属406煤矿),“保健”的质量是最好的时候,上等面粉,猪板油、橘红、冰糖、花生芝麻核桃等作馅,比现在不少吹的扎劲的月饼质量好多了。记得我三四岁时,老爸每天发四分之一“保健”,那就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了,几十年后想起来,仿佛还能闻到那“保健”的香味。从大跃进开始,“保健”改为馒头,四两一个,又白又大,到粮食关时,停止供应“保健”,直到62年才恢复,但是用发酵的米粉做的,没有馅,酸甜酸甜的;到65年,又恢复有馅的“保健”,但质量已打了折扣,面粉等级降级了,心子就是白糖、猪油,这种“保健”一直供应到八十年代初期。83年天锡井扩建,撤销“保健”食堂,在井口建班中餐食堂,品种改为鸡蛋糕、饼干等。从90年代初起,“保健”逐渐被井队改为“干折”。近几年来,各队又开始向井下送“保健”或馒头,但现在不管哪个生产的“保健”,不知是因为人们肚里油水足恁了,还是制造质量下降了,反正已没有了以前“保健”的味道。
      说起“保健”的作用,那可就大了。首先解决的是井下工人上班时肚皮饿的问题,那时候,每班开进班会时,班长会根据当班工作量大小,时间长短,要求大家“斗保健”,确定数目后,交给调度站,到班中,保健食堂会派人送“保健”到工作地点,最好时(56年前)有牛奶或豆浆,最差也有高树茶。凡是在一线干过的人,对班中热乎乎的“保健”一定是记忆犹深的。
      有些职工不愿在班中吃,就节约归己。中夜班起床,拿一个新鲜“保健”,泡一盅酽茶,饭菜都有了。有时早班上班,为省事,就吃一个“保健”当早饭,有不怕麻烦的,再切成块煮一下,又甜又烫,又软和,整得精神饱满去上班。
      在那困难年代,矿上每个有井下工人的家庭,都把“保健”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平时忍饥挨饿,省下“保健”,积攒下来,三两个月保健食堂就会换“保健票”,一张“保健票”可换四粮饭票,两角钱菜票。那时候,食堂一份肉才两角钱,小菜四分钱一份,一个“保健”对收入低下、贫穷的工人家庭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无怪乎那时候地面人员要千方百计争取下井,也有很多低收入的管理人员,在下班后再加班下井参加挖献礼煤,没有其他待遇,下一次井发一个“保健”,仅此而己。所以那时候,机关人员下井的代名词叫去“挣保健”。
      当然,“保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馈赠亲朋好友。前面说到周边团转不少人都知道嘉阳的“保健”好吃,就是矿工们一个个赠送出去的。家里来客,离开时,一定送几个“保健”,到外面走人户,一定是拿几个“保健”作礼品。(据说,还有人把“保健”作礼品送到了上海)当时有玩笑说,好多人找婆娘都是靠着拿“保健”去哄倒了丈母娘才整成了的。
      小小“保健”,见证了嘉阳半个世纪的历史,嘉阳工人对“保健”的感情是很深的,它毕竟伴随我们走过了那段艰辛;它毕竟在地层深处、艰苦危险的场所给工人们带来了热能和力量;它毕竟在困难年代滋养了一个个家庭 ……。嘉阳人曾给“保健”一个满含深情的称呼:“保健粑儿”。把一种食品等同于儿子,这种感情还有什么说的呢?

                                            (作者范刚  嘉阳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发表于 2008-6-26 09:56 |
乍没人呢

发表于 2013-11-21 12:24 |

乍没人呢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