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046|评论: 15

[雅安·新闻] 地震了,大家看看骨折的伤员运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运送骨折了的伤员?
    骨折伤员或外伤有可疑骨折者经过止血、止痛、包扎固定后,如若伤在上肢,可以自行到就近医院进一步检查。对于不能行走、较重的骨折,特别是颅脑、脊柱骨折的运送要格外重视,防止因护送不当而引起进一步的损伤。为此:凡是头、颈部外伤者,不能任意搬动,尤其不能屈曲。在任何搬动时要保持平直,以2到3人协调力量将患者平托、平卧在硬板上(至少在头、肩下填硬物),然后在头的两侧用沙袋固定,现场可用衣袖、裤管等灌沙、米、泥士等代用,以使伤员头部不晃动。胸、腰椎骨折者,救治时,要察看受伤时体位,一般保持其自然伸直体位,在搬移到担架上时,需4人协调动作,第一位托胸部、第二位托肩胛部、第三位托臂部、第四位托起并拢的两下肢,4人同时协同地将患者托到担架或“翻滚”到担架上。担架应为硬质物品,竹、木、塑料等板材均可,如不能抬,可将“担架”放在交通工具上,并固定好,防止翻滚、滑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动、颠簸时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1、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
5、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胸椎骨折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搬运。

发表于 2013-4-2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伤后如何判断肢体有无骨折?  
(1)伤肢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肢体发生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2)反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反常活动,即假关节。  
(3)骨擦音或骨擦感:肢体活动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听到骨擦音或触摸到局部骨擦感  
(4)间接叩击痛:沿力线在骨折肢体远端用轻力叩击或扭转,即引起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5)肿胀:骨折部位肿胀、青紫或淤斑,肢体肿胀呈环形。  
(6)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伤后如何判断肢体有无骨折?  
(1)伤肢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肢体发生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2)反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反常活动,即假关节。  
(3)骨擦音或骨擦感:肢体活动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听到骨擦音或触摸到局部骨擦感  
(4)间接叩击痛:沿力线在骨折肢体远端用轻力叩击或扭转,即引起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5)肿胀:骨折部位肿胀、青紫或淤斑,肢体肿胀呈环形。  
(6)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骨伤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1)发热症状: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产生休克症状: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骨伤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1)异常活动症状: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2)畸形症状: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3)骨擦音或骨擦感症状: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的救治
1、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2、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弄弯它。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3、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4、肩胛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5、锁骨骨折:方法同上。
6、髋部或大腿骨折:下肢骨折伤员需用“八”字型绷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外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位,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动、颠簸时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1、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
5、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胸椎骨折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搬运。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骨科诊断公式
骨折专有体征:反常活动/骨擦感/畸形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部受伤+上肢活动障碍
2.肱骨干骨折=外伤史+上臂活动障碍+垂腕
3.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手掌着地+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痛
4.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受伤+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样
5.桡骨头半脱位=小儿+强力牵拉上肢
6.髋关节后脱位=二郎腿+髋部剧痛+一侧下肢缩短+患肢内收内旋畸形
7.肩关节前脱位=手掌着地受伤+健侧手扶托患侧肘部+杜加征阳性
8.股骨颈骨折=髋部外伤+患肢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上移+Pauwels角
9.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骨伤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1)发热症状: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产生休克症状: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骨伤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1)异常活动症状: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2)畸形症状: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3)骨擦音或骨擦感症状: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发表于 2016-10-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地震都学会哪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的治疗原则  
(1)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2)固定:骨折复位后,愈合需要一定时间,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3)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待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4)内外用药:配合上述三项治疗原则的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的复位治疗
骨折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骨折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3.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4.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