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750|评论: 1

红黄蓝事件舆情分析——情感压倒事实的“后真相”传播杀伤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黄蓝事件舆情分析——情感压倒事实的“后真相”传播杀伤力

       摘要:所谓“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于2016年11月22日确定并宣布为“年度单词”,将其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在此次“红黄蓝虐童案”舆情传播过程中,“幼儿遭猥亵”等信息击中了网民情感“痛点”,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弹,人们只在意表达自己愤怒和焦虑,而不管事实和道理。但在反思谣言泛滥引发的巨大破坏力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滋生这些情绪的“社会土壤”也需要正视。

一、此次事件中舆论最关注的几个问题
       根据新浪微舆情系统从22日到29日检索到的数据,针对此次事件中“幼儿受到侵害”问题,网民讨论最多的分别是:
“幼儿遭猥亵”、信息量为650235条;“幼儿遭喂药”520171条;“幼儿可能遭性侵”314259条;“幼儿被扎针”295178条;“幼儿被光屁股罚站”65577条。
图片1.png

       从相关信息的数量上分析,该事件在舆论场中引发的“地震”远远超过同类事件。事件中的一些子话题的信息量都已超过“携程亲子园”事件的信息量(总信息量约50万条)。不过,从警方的最新通报来看,上述讨论中有“实锤”的只是“扎针”。
       从舆情走势来看,有关“幼儿遭猥亵”的信息量在24日达到峰值,随着后续消息的披露,相关信息开始逐渐减少;同时,网上怀疑此事件中有谣言的信息开始逐渐增多。但从总信息量看,关注事件中有谣言的信息仅有114324条,大大少于讨论“幼儿遭猥亵”、“幼儿遭喂药”等问题的信息。


图片2.png

上图为讨论“幼儿遭猥亵”的信息走势
下图为怀疑此事件中有谣言的信息走势

       另外,此次事件中还出现了几个高度概括、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标签”,对推动舆情起到巨大作用:如,有关“叔叔医生”、“爷爷医生”的信息有296324条;有关“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的信息更是高达727736条,被一些网友称为“年度最恐怖的一句话”。
图片3.png
                图片4.png


二、此次事件舆情的几个特点
       一是参与讨论的网民高度情绪化。在此次事件发生后,追问事实真相,对“幼儿遭猥亵”等说法表示怀疑的声音(相关信息有33627条)并不多,更多的则是表达谴责、愤怒、伤心、恐惧的情绪化言论,如表达愤怒的信息有264281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1、关于儿童的问题最容易激起社会愤怒,且两周前的携程亲子园舆论风波尚未完全平息。2、涉事家长接受采访的视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舆论认定“有图有真相”、“家长不可能说谎”。
图片5.png
家长受访视频播放次数达到千万级别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舆论在事实真相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就“炸锅”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每一次网络舆情的爆发,都真实地反映出公众心中普遍存在的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焦虑,如引爆这次事件的可能是公众对“幼有所育”的担忧和焦虑,又或是对“望远镜”的恐惧。
       二是部分自媒体为了“收割流量”,传播和放大了公众的焦虑针对此次事件有评论称,“本来是需要调查记者一线采写传播事实真相的严肃新闻,结果变成了自媒体宣泄式文体收割流量机器。原本需要大量调查的新闻事件,自媒体巧妙的煽动情绪,在没有调查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靠吃‘人血馒头’获取了更多流量。”
       三是来自权威渠道的“事实供给”不足。此次事件中媒体并没有挖掘到核心事实,单一信源的重复信息居多。事件发生后,园方、警方都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能采访到的就是家长。但情绪激动的家长所能给出的信息是情绪化的、重复的,多半是转述孩子的说法,证明力有限。此次事件中,扎针、喂药、猥亵,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需要媒体去证实或者证伪,告知公众真相。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网上并没有出现有关此次事件的深度调查报道。

图片6.png
       针对“幼儿遭猥亵”这一话题,相关信息的媒体来源占比TOP10显示,来自微信公众号和其他自媒体的信息远远超过来自新闻网站的信息。(注:不包含短微博数据)。
       四是谣言、负面信息的大量出现背后或有推手、水军。(略)
       五是“404”现象加剧了公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态。(略)


三、几点思考
       1、在视频和自媒体主导传播的时代,真相为何稀缺?
     “我们看到了视频。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正义感。但却忘了还有镜头之外的真相,忘了视频可以掐头去尾、可以剪辑。”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碎片化的、未经甄别的信息流通的便利的同时,也习惯于第一时间表态、第一时间分享我们的观点;我们在享受话语权的同时,也更容易陶醉于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带来的眼球效应和快感。”
     在情感压倒事实的所谓“后真相时代”,在各类“话题”“爆款”“网红”层出不穷的当下,新闻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或将成为能够产生最大价值的“稀缺产品”。
       2、危机公关和舆情应对的目的是什么?
       危机公关和舆情应对的首要目标是平息安抚舆论、维护声誉,但对舆情的管理不仅仅要有“术”,更重要的是让舆情在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中的发挥作用。
      在红黄蓝事件中,舆论很快挖出“吉林红黄蓝幼儿园曾发生虐童事件”,“惯犯”的标签让其很难再获得公众的信任。单论危机公关,可以说红黄蓝上一次的处理达到了效果,但对企业来说,如在危机发生后仅抱着“熬过这一关”的想法,不去分析酿成危机的内部原因,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修正发展战略,在隐患未消除、问题未整改的情况下,下一次的危机可能很快就会到来,而且会来得更猛。
       对政府部门来说,有的地方在应对舆情时遮遮掩掩,当在压力下终于被迫回应时仍然三言两语、闪烁其词,寄望舆情自然冷却。然而,不了了之的“烂尾事件”最后一点点伤害的是政府公信力,无疑会增加民众的不满甚至不信任,致使应对方掉入“塔西佗陷阱”。应认识到引发舆情的往往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并从中解读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网络的力量提升执政能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3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12-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