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79|评论: 1

[散文随笔] 有趣的故事奇葩的传承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成千上万个家族,常常就是靠几部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一条祖训,把传统价值观代代延续下来,汇集起来就成了中国的历史。下面我讲一段很奇葩有趣的传承故事。

明朝末年战事不断,李自成、张献忠部队与官兵的打砍厮杀在湖北四川及长江流域一带。丰乐里的排长讳张士彦公为抵御小股游匪的骚扰,即张献忠的大顺军残部。将宗亲朋党中的青壮年人组织起来,鬻田捐资买兵器成团练;并在家乡设立水路两寨,昼夜派人蹬守,使游匪不敢轻举妄动窥丰乐里。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张献忠率领大顺军趁攻下郸州,三月连下郸水黄州、麻城。在麻城,张献忠招募得数万人。五月西取汉阳,从鸭蛋洲渡过长江,迅速攻占武昌府城。武昌为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守城的不少官吏闻风而逃,楚王所募兵为叛军内应,大开城门迎接农民军。张献忠处死楚王后,与部下分食其肉,同时把楚王宫里的金银珠宝统统拉走,用了数百辆车子也没拉完。  

张献忠破武昌城即大开杀戒,命将十五岁以上的人统统处死,留下小的募集为兵。屠城嗜杀者,杀得手腕脱臼,干脆城中数十万居民淹死江中尸体堆积如山,江水断流数日其状甚

  地势较高的孝感则不然,游匪不光常来常往,还不时驻扎几日伺机而动。这股游匪系大部分人来自西山西一带彪悍的北方人粗犷洒脱,他们练时喜欢歌,这一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孩童,让其歌曲逐渐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士彦公每次外出或役马归来,总喜欢人文趣事、土特产给宗亲朋党。有一次因天涩就没连夜赶路,而在孝感小住,无意间听到孩童们在院中大声学唱,过目不忘的士彦公逐记入心。
  回到丰乐里,琐事较忙没时间及时提起,一日闲暇之余此歌突然涌现于脑海竟情不自禁哼了起来:嚰,大家起来,唱个歌儿听,振作精神,一二三四五六七。”唱者无心听有意,在一旁玩耍的老四——如谛听了个正着,随即在一边学着父亲样子,跟着老陕的这首歌,字正圆有板有眼的唱得棒极了

如谛公如何教会侄儿叔珽公,现已无法考证,总之,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男女老少均会唱,而且唱了一代又一代。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转眼到了一九五四年,一场大水使汉口泽国一片,燥热的武汉变得凉爽起来,晚上不用上晾台睡竹床了,那天晚饭后,家父突然哼起这首怪怪的的歌。听其故事,我才知道歌的来由,出于好奇,我便跟着唱了起来。

我唱、儿子唱、就连二十年代出生的孙子也会唱,这首歌相传十几代人,看样子还会传承下去。

文章写到此,真不知,除了我这支几代人会唱外,三甲张氏家族还有谁,记得,或会唱这首简单怪怪的歌呢?

张氏家谱.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71204113711.jpg

注:
  1. 这首“无名”歌,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士彦公带回以来,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流传至今。现将"无名"歌写上曲,来源于给社会还予社会,三甲张氏家族只不过将此歌传承保存了下来。

  2. 恢浩公  张士彦(1580—1646),字恢浩,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明代,丰乐里曾担负走马之役,每次需数百金,张士彦总是独自统付,以免家族内人为此倾家荡产。他重修东流港、石潭泾二桥,方便乡民交通。他购置义田,延请塾师,兴办义学,使家族中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末,苦于兵灾,他卖田产购置战具,修筑水陆二砦,组织乡勇应对,保障地方安全。与同宗兄弟直浩(张之光)、申浩、培浩等诗文唱酬,十分密切。后来,同乡友人中,以“浩”字为名字、而又有文才者,不计较辈分、贫富,结成“十浩社”,名重一时。

3.  思卿公   张如谛(1612-1643年)汉阳丰乐里人。张士彦四子、(张三异是三子)。此歌系他在家族中唱开。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