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79|评论: 6

[雄州风采] 新农村建设为什么没前几年推行的力度大?

[复制链接]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6c00268db23ba61fbf.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农村建设,这个词不是新提倡的,从解放以来就有的,只是又渡了一层金,加以提升。说穿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种上好田。也就是农业现代化。从愿望出发,这是个好事。为何三五年之后,效果并不怎么样,还吃亏不讨好,说这个话题,谁说谁遭骂。原因就是老百姓望山跑死马,总跑不到山前。

国家每年为农业投入是相当惊人的。这些钱到哪去了?原来有部很出名的电影可解释一二:名字叫《三笑》,剧中员外家有二个公子,每天读书不认真,却对家中丫环“秋香",甚感兴趣。一日早歺,二公子去追秋香。奴仆将早饭送至二公子读书的地方,不见人只好放那里就走了。不巧一只黑狗路过书房,见有食岂有不吃之理?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精光。等到二个公子调戏完秋香回到书房,已是日上三杆,才觉肚子饿,便招来奴仆问:怎么还不送饭?奴仆答:送了,饭碗还在哪里呢。对呀。大公子问小公子:你吃了吗?二公子因为调戏秋香,也经到了迷糊的地步,答道:好像吃了。大公子说:“你吃了我一定也吃了”。谁吃了?是黑狗吃了。

由此解释就不难理解,国家的钱出了,不一定用到了点子上。几千万的农田整改完工,不一定能受到当地百姓满意。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欺上满下,钱拿走了,丢下个烂摊子,农民那个心都气肿。如果到任何一个有关农业建设的地方去看成果,保你发晕。有个组打报告,好不容易在几年前争取到水沟最后一公里建设,来的工程队,将U型水泥槽底部用干土块垫起,面上用水泥刮缝隙,表面看还可以,但到灌水后,底下成了空洞,有水也流不到田里,全走沟底跑了。虽说不值一提,但花的是钱。老百姓为何不骂娘。

要是农业投资不被黑狗打劫,还是有成果的。集体联建住房,沟渠畅通,田原平整,防汛抗旱保险,公路硬化,垃圾归类处理,扶贫到位,植树造林,到处花花草草。难道新农村不就是这样吗?可惜好好二碗饭,被黑狗吃了,好多人还搞不清坨。因为现在的百姓,对任何农村建设工程摸不到风,一无建议权,二无监督权,说风凉话骂娘算是出恶气。

所以说新农村建设,不被百姓看好就是这个原因。百姓并不反对新农村建设,气的是钱花的冤!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低,认同感缺乏、参与感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途径,主要来之于广播、电视以及亲朋好友的聊天耳闻。对具体内容,目标、要求,七成以上表示“有点了解”和 “不了解”,表示“很了解”的村民寥寥无几;所谓“有点了解”,也仅限于新农村建设可以解决农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经济问题,没有参与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和安居乐业等更高层次的意识和要求。六成以上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工作做得不够,虽然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但部分乡、村级部分党员、干部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就难免造成基层宣传“弱音”甚至是“失声”,再加上新农村建设具体操作中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作风漂浮、工作措施不到位,甚至是搞一些“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使村民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认同和参与其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进程。这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开展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选择、产业规划针对性差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适用于我国所有农村。但在具体实践中,千差万别、情况各异、发达程度不同的各个村庄,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阶段、过程中,需要各地区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选择的具体目标、产业规划、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及侧重面,应该有所差异、各具特点,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针对性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策。这才是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可悲的是,问卷调查显示,在我们列出的“规划不到位”、“产业不突出”、“村级组织及村干部没有发挥引领作用”、“各项措施不到位”等新农村建设主要问题的多个选项中,选前两者“规划不到位”、“产业不突出”的人占到了六成以上。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地调查的情况也的确如此。我们调查的村,人口多、土地多,集体产业和乡镇企业欠发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及劳动力是该村的最大资源。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规模化农业,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应该是其新农村建设发展生产产业规划的首要考虑的、科学的目标选择,事实上是村里没有规划,农民一头雾水。

由于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或建设目标选择、产业规划,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简单“重复模仿”,缺乏差异性,不能做到把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要求与当地实际的特殊性要求相结合,导致新农村建设走弯路、步子慢、效果差、影响消极的问题,在一段时期、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偏少

毋庸置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实现大变革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理论上讲,主要力量还要依靠农村和农民自己。但实际情况是,除东部部分发达省份和少数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外,我国大部分农村农民仍然处于自然农业经济状态,农村及农业经济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生产,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导致整体收入偏低。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作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侯马近郊上马村农民,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占比44%,户均年收入3—5万元的占比40%,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比16%,除去日益高涨的再生产投入,80%以上农户没有多少积蓄可用于新农村建设。一般农民终生积蓄只够勉强用于必须的盖新房和婚丧嫁娶,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现象较为普遍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农村试点,是水到渠的事,不是你把环境整理一下,外墙刷一下,把民宅瓦换一下就是新农村了。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那怕是工业,旅游业,种植业你总要有一样优势项目,新农村不光是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态环境也要改善,人文素养也要提高。我们村是宜兴第一批新农村试点村,一是因为我们村工业基础好,村里有大量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村民都比较富裕,家庭年收入十几万占80%以上,有上百万存款的占50%左右。二是我们村又毗邻风景区,八九十年代的老式楼房己显破旧,需要漂亮的民宅来点缀一下景区风貌,所以当2006年推行试点以来,一下子有上百户村民建起了漂亮的别墅,而且还有很多村民正等建房许可证的下发。村里的主要道路全黑色化,各个路口监控设施齐全,路灯道路全覆盖。村里把农民的田地全都租下来,种花种草,美化环境。每亩租金一千二百元,足够村民买粮买油。下一步是改善民生,村里花一千多万元又重建村部综合楼,仿古建筑,和景区相映成辉,里面有医务室,超市,棋牌室,茶艺室,大屏影院和羽毛球场,方便老年人活动健身,70岁以上老人免费二餐,60岁以上象征性收三元。达到退休年龄不管有无社保,村里每月100元的养老补助,过年,端午,中秋,重阳还有礼品。这一切都要有雄厚的资金才能长期维持下去。早在几年前,村里的老年协会就得到企业和个人的捐资,成立了养老基金会,己有三百多万元的资金。所以新农村试点不是心血来潮一阵风,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村以新的面貌展现的一种形式!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到2010年之交反复跟大家强调的一个阶段性判断,中国人在20世纪用了100年的时间,实现的不过是一个从产业资本形成到产业资本过剩的历史进程。我们在21世纪因产业资本过剩而必然进入金融资本异化于产业资本,并最终形成金融过剩的历史进程,我们很快,不到10年完成了金融资本过剩的历史进程。所以我们现在是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加上传统的劳动力过剩,叫三大过剩。这个观点我在几年前,2000年前后一直到现在,大约10年之间,其实是在不断重复的,到了第一个十年之交的时候,再次提出来,希望各位注意,因进入资本过剩阶段而必有以往资本短缺阶段的制度不是一个问题,因此,所谓深化改革不外乎是顺应着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的到来,而如何推进在资本过剩阶段的相应制度调整。那么城镇化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是在97、98上一轮输入型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当时是以中央政府启动两万四千亿资金,推动以城市为核心的基本建设,这个基本建设大约五年告一段落,正好赶上世纪之交,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高潮,于是乎中国就以其相对完善的基础产业的条件成了真实投资的FDI,不是虚拟投资的FDI,大家一定要做区别,中国是真实投资的FDI,美国是虚拟投资的FDI。中国就成了世界真实投资的FDI的第一个国家,这是不同的。所以投资很大,也带来了中国在新世纪之初连续的高增长。接着,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第二波的,不再是东亚金融危机,而是以华尔街金融海啸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输入型的中国经济危机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说上一轮叫做第一次产值,现在叫第二次产值的概念,是因为中国自身有相当广阔的幅员,有相当的可调控余地。所以我老是说中国历次遭到的经济危机都可以去和“二九三三”危机做一次大比较,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战胜危机不取决于你是什么意识形态,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调控余地。我们看到这次危机到来的时候,2009年年初,党中央政府宣布我们有两千多万打工者失业的时候,他们怎么会如水银泄地,了无生息的就过去了?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能否出现奇迹呢?不可能。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就06、07、08年,已经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万两千亿投资的规模,加上今年我们早已超过了一万七千亿,那么2010年我们还有七千多亿的投资。所以我们说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大概是两千多个亿,相当于1998年中央政府用于对抗东亚危机的投资规模,因此每一万亿左右投资相对能够吸纳超过一千万的就业。这是中国的真实经验,因此我同意任何经济学家从某一个微观经济学角度建构角度的领域和贡献,这是伟大的。我希望都能落地,来解释我们如何形成以新农村建设的这次大规模投资,来稳定中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地位,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该忽视。下一步所谓城镇化投资建设,请问谁知道中国有多少城镇?需要多大投资规模?假如我们以往的经济,我们说的三架马车不均衡,骏马中有一匹拉套的已经用于外需,剩下一匹就是投资,如果投资瘸了,我看三架马车怎么开。投资真正有效的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有效投资,这部分的有效投资在哪?你们在北京看北京还能怎么投?连马路牙子都换了三遍了,还换吗?而大量缺乏投资、缺乏基本建设的地区,按我们一般微观经济学的规律是没有效率的,但是从长期看是打基础的,要还是不要?带来农村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市场的增长,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249a0028b4e65d7b1410.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