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86|评论: 6

[川剧知识] 【代发】王诚德老师《条 纲 戏 再 认 识 ——习艺书简.致曾浩月》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9-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条纲戏再认识
                          ——习艺书简.致曾浩月
                                                                        王小遂
浩月同学:
谢谢你送给我你的硕士学位论文《川剧条纲戏研究》。尽管此前我已经知道,论文已被老师们评审通过,评价也很好。但老实说,这个选题并没有引起我多少兴趣。因为在我的心目里,条纲戏是以往川剧一种无剧本不规范的粗放随意的演剧形式,难登“大雅之堂”,和话剧初始时采用幕表制的文明戏一样,已经被时代淘汰了。你作为年轻的研究生,做这样的选题,有如进行一次“访古之旅”,似乎少了点“现实意义”。等到读完之后,才发现我这种认识的偏颇。原来,条纲戏不仅从历史上说,在培养人才、积累剧目等方面,对我国戏曲发展有过重要贡献:而且从当前看,它至今还存活在舞台上,并成为民间剧团丰富剧目保证日常演出的“生活必需”,自然值得关注。
你的论文能对我产生如此的说服力,我想,一是你搜索到了有关条纲戏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外剧种许多学者对这一演出形式的研究成果,以开阔的视野对川剧的条纲戏的诸多方面作了参照、论证;一是你曾深入至今还在演出条纲戏的民间剧团进行实地调查,并抓紧时机对演过条纲戏的老艺人进行采访,把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结合起来。而且用事实说话、就实论虚,这种实证研究法是值得学习和倡导的。
我以为,条纲戏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不对,台上会”(也叫“台上见”)。记得我在当话剧学徒的时候,“台上见”被认为是不严肃的“文明戏作风”,是为大忌。的确,这种“台上会”由于它不可控的随意性确有很大的弊病。比如,川剧舞台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花的麻的荤的素的”种种乱象,好多都是因“台上会”造成的。艺术质量更不能与有剧本有导演的规范演出相比。这自然不能为日益严格的审查制度所容忍,为众多有识者所诟病。于是,条纲戏走向式微与衰落就势所必然了。
但是,你的论述倒给了我一些启迪,纵然条纲戏有“诸多不是”,但其中却还蕴含着一种积极因素。那就是它给演员提供了足够的创作空间,具有激励演员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曾经有一位波兰戏剧家倡导过一种“质朴戏剧”(又称“贫困戏剧”“纯戏剧”)。他认为,只有演员与观众才是构成戏剧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其他如音乐、舞美、包括剧本都是“非戏剧”的,不必要的。这样就把演员的作用推向了极致。我以为,条纲戏的“台上会”,在充分发挥演员的作用这一点上与其有类似之处。试想,一个演员仅凭“条师”三言两语的提示,要在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一场戏来,就必须善编能演、机智灵活、即兴创作,甚至“处变不惊”,才能成为好演员“好先生”。否则,不但要“吃气饭”甚至不能“吃戏饭”。
为了成为“好先生”,演员除了刻苦练好“四功五法”等戏曲艺术基本功外,注意在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早年的川剧演员大都来自民间,本身就是草根百姓。加之久走江湖,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创作的资源。而条纲戏的演出形式,恰好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用武之地”。于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方言俚语,常常被他们信手拈来用到戏中。这在一些喜剧和生活小戏中尤为明显。往往使观众有如看身边人演身边事的亲切感。即如经典名剧《秋江》,其中那些风趣对话、美妙身段也无不洋溢着四川人特有的生活气息。当然,“信手拈来”也会少不了哗众取宠的低级趣味,泥沙俱下,精芜杂陈。但经过时代筛选,推陈出新,糟粕淘汰了,精华积淀下来,丰富了川剧艺术。从《裁缝偷布》到《裁衣》,从《蒋世隆抢伞》到《踏伞》,从《陈姑赶潘》到《秋江》以及更多的传统保留剧目,差不多都经历了这个“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过程。
不可讳言,条纲戏毕竟因它与生俱来的弊病而逐步衰亡,代之而起是更规范更精致的演剧形式。这是艺术与时俱进的大好事。但条纲戏能起到锻炼演员、培养演员的作用(好多前辈名家,大都经受过条纲戏的磨练),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窃以为,仅此一端,就是条纲戏留给川剧艺术的良好“基因”,也是应当继承的传统。
乃至像风靡一时的“变脸”及其他的川剧特技,尽管一时还理不清它们的起根发芽、来龙去脉,也何尝不可设想,它们的萌生与条纲戏的即兴表演有着“血缘关系”。
以上算是你论文的读后回馈,期待你新的研究成果。
                                                                                   王小遂
                                                2017.9.9.成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读到曾浩月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川剧条纲戏研究》。

发表于 2017-9-1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认识一个德阳川剧团武生吗,五十多岁,爱人姓曾,刚从菲律宾回来,他叫什么名字,谢了

发表于 2017-9-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也想一睹为快!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峰客 发表于 2017-9-10 21:52
请问你认识一个德阳川剧团武生吗,五十多岁,爱人姓曾,刚从菲律宾回来,他叫什么名字,谢了

经刚才电话询问,德阳团有个小生演员刚从菲律宾演出回来,叫刘军。爱人不姓曾,姓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9-11 09:40
川剧剧目号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经过鉴定,整理的本子戏可能有好几百。民间剧团一年365天天天为吃飯而演,一驻地演几年,受各种条件所限,那有那么多本子戏可演,.(重台)打多了,观众不喜欢,条纲戏就多一条稚贰H菡嫦酚延抟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7-9-1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乃成都市群生川剧团的演员。退休后搭火把班子数年,练就了一身演唱“条纲戏"的真本事。每天12点以前赶到演出剧场,
这时当天的演出导演就召集大家来说戏了(其实就是讲故事)。然后安排出场顺序,张三上去唱20分钟,李四上去唱30分钟然后。。。
唱的曲牌和韵脚要跟随前一个演员。唱词随便你自己现编。不漏汤滴水就算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演员第一 四功五法要过关,第二 肚皮
头的东西要记得多,第三 要有随手拈来东扯南山西扯海的灵动。有演员上去唱一个“帝王传”起码就是三四十分钟。一般正规川剧团
的演员些都不敢下这个海?哪里去讲啥子演出质量啊?台下观众也心照不宣乐得天天都看新鲜戏。
   川剧现在是大讲传承,在传承中要不要讲一点“过滤”?那些低级庸俗的封建糟粕要不要过滤一下?那些侮辱残疾人的表演要不要终止?
演出的剧本要不要提炼一下?表演的程序要不要规范一下?川剧那么多的唱腔曲牌要不要精练一些更加接近观众?不要说我们观众弄
不清川剧的唱腔曲牌,恐怕那些梅花奖的得主也未必完全晓得?那又何必作茧自搏呢?
    在农村演出的火把班子更是五花八门,一两个人就可以打全套锣鼓,七八个人就可以演大幕戏?你正规川剧团拿着国家下拨的上百万
的资金振兴了一个剧目,到达有多少人观看了?现在的剧台上还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着。好不容易搞了一个“尘埃落定”演出几场后又
烟消云散了?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