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1|评论: 0

何君阁道碑 稀世珍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君阁道碑
[url=]编辑[/url]
著名的“何君阁道碑”是在 2004年3月14日,由民建小学的老师刘大锦、牟建在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游泳时发现。


中文名何君阁道碑发现时间 2004年3月14日发现者刘大锦、牟建发现地点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
《何君阁道碑》的发现是很偶然的。
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c44b01c35edf8db1b82e7b663922dddb/c2cec3fdfc0392454ea3e1548794a4c27d1e2552.jpg
《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崖石刻。 刻石镌于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呈伞状向前伸出约2米,形如屋顶,有效地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

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1698bdc1dd8bc3ec20801c8b289a6c8/80cb39dbb6fd52661dfe02f2af18972bd507367a.jpg
何君阁道碑(3张)



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2a5ae25249540923ae69647ca259d1dc/9345d688d43f87940329545fd21b0ef41ad53ae8.jpg
字迹清晰完整,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约13厘米。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

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52ddd8ec8bf6c81f3372bea8c3fb1d7/ac6eddc451da81cbf074ba2b5666d01608243141.jpg
何君阁道碑(3张)



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何君尊楗阁刻石》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宋代晏袤评《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奇劲,古意有余,与《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今《何君碑》不传。”《字源》证此碑在雅州。
墨宝》记:“此碑出于绍兴辛未年(公元1151年)在荥经县,以适邛笮之路也。”
从实际情况看,确实是如此。荥经古称严道,为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3332f841baa1cd1101b675228913c8b0/a50f4bfbfbedab64c8a151b1f736afc378311eeb.jpg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44213651ed50352ab561220a6341fb1a/77c6a7efce1b9d168328a387f7deb48f8d54646c.jpg
何君阁道碑(3张)



但在史料的记载和学者的论著中,南丝绸之路荥经段的走向为严道古城-花滩-大相岭-汉源清溪。据孙光西老人讲,清朝的光绪年间,在这条道上的鹿背顶处还建有"和钧阁",并立碑记述了关于《何君阁道碑》的事,此阁在民国时期被毁。《何君阁道碑》的发现,则与此论相左,于是乎就都以南丝绸之路荥经段的走向为严道古城-花滩-三合-九把锁-泸定化林坪为定论。这就引发了相岭古道与九把锁古道之争。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610ba58476c6a7efbd26af24cdfaafe9/94cad1c8a786c917f9245262c93d70cf3bc75741.jpg拓片图
清代冯晏海《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该碑盛赞有余。据民国十七年版《荥经县志》载:“荥经举人汪元藻《重修何君阁道碑跋》:原刻石失传久矣,原碑在明时为巡按吴某取去。他本人请在成都知名书法家沈鹤子据《金石索》临摹刻碑立于原荥经中学内。近代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据沈氏临本双钩图录。后之编录碑刻者已误传为汉隶真迹。《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佐证了宋代史书的记载,纠正了后期碑刻志书的误记。此外,“何君阁道碑”对于研究古代交通史、行政管理制度、公文行文方式、计量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692c9dce8c5494ee8322081b1df4e0e1/3ac79f3df8dcd1002053e450728b4710b8122ff7.jpg何君阁道碑
在史料的记载中,有称《何君阁道碑》的,有称《何君尊楗阁刻石》的,但从实物来看,确系摩崖石刻,现在也就有人称《何君阁道摩崖石刻》,还有称《何君阁道铭》的。既是有了实物,何以还称为碑,一方面是习惯成自然,改不了。二是体现一种对历史的尊重态度,也说明古代的学者们,最多就是见到了拓片,是没有见过实物的,要不然何以处处称碑呢。由于《何君阁道碑》底面平整,结体规范,布局谨严,字数较少,又加有边线,未见过实物,仅凭拓片,确也容易判断为碑,后之志书,转相讹误。既然成习惯,还是按照大多数人的说法,称碑合适。

经考证,《何君阁道碑》刊刻时间当为公元57年,超过之前认为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汉永平九年落成,即公元66年),是现存出现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