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6|评论: 1

[玄龙门阵] 成都模式对都江堰的启示 ——对都江堰城市定位的思考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特大都市、西部城市的领头羊,其发展历史,与都江堰的建成是息息相关的。
       纵观历史,成都这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一些游牧部落从成都平原周边高山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迁移而最终形成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茂县的营盘山遗址、马尔康的哈休遗址、都江堰的芒城遗址,新津的宝墩遗址、郫县的古城遗址、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成都的金沙遗址,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废帝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由此,成都从一开始,就和水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当时的城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是蜀太守官舍、治所区域,为当时的政治中心;西为少城,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在都江堰建成前,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格局。
       公元前256年,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描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随着都江堰的建成,成都也快速地发展起来。汉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时,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础上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加上锦官城,三城连接成大城,形成了城周四十八里的规模。
       现在,成都城区的范围已延展到了三环路以外。成都三环路的长度为51公里,也就是说,成都的城区的周边已经远远地大于51公里了。在51公里以外,正有一个绿色保护区在保护着成都的碧水蓝天,八个湿地生态公园,上百公里的健身绿道都是在成都三环路外给成都镶上的一圈绿色花边。另在城市中心,已经建成超过1000平方的小游园就有850多个,正在建设和准备兴建的还有400个。这样成都就有了大大小小上千个“绿肺”,使空气更加清新,居住更加舒适。不但使成都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还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和商业投资,让成都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还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在加快了成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不断变化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话说回来,“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成都的发展也给了都江堰很多的启示。在成都的发展蓝图上,都江堰处在“西控”的范围,也就是说,都江堰的发展方向是绿色产业,都江堰市只能在绿色产业上求发展才有出路。
       应该说,都江堰在这方面是有先天优势的。都江堰的山山水水已经给都江堰的绿色发展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只要说实话、办实事,不私心膨胀,不投机取巧,都江堰的发展是能事倍功半的。
       第一.都江堰的发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市中心那个屁股大的地方,就那么点地方,就是把人打成捆捆,又能放得下多少人。而把人分散在城边和城郊,地域扩大了,环境舒适了,形式多样了,不但在感受上得到提升,还可以接纳更多的人参加。比如虹口,在开发漂流之前,游人稀少,经济落后,在都江堰是默默无闻的地方。但自从开发了漂流项目,每年的夏季到虹口漂流的人口过万,人气爆棚,不但在风貌上得到了彻底改观,经济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不不要说在其上游的八角庙、二道河,到市区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又紧邻原始森林;其下游的深溪沟,有山溪通到龙池,沟长、谷深、山高。如果开发出来,其效益应该远在漂流之上。诸如此类的地方在都江堰是数不胜数,都应该是都江堰的绿色宝库,是都江堰的聚宝盆。
       第二.都江堰在“5.12”地震后,城内的人口大量地减少了,而原来的房屋不是改为了商业用途,就是拆除了作为其它之用,例如有人就提出了:“原市政府旧址拆后成了停车场,多好的地点,太浪费资源了,挖个池塘修成湖泊,湖光山色也会为古城区增添不少风光”就是个不错的主意。想想那么大的一片地,就为了停车,不论其经济价值,还是城市发展,都是极其不合算的,都是“败家子”的作风。这样的地方无论是城区还是城郊还有很多,能不能学学成都,大的,就建成湿地公园;小的,建成小游园。这样就给都江堰增加了大大小小的“绿肺”,自然就能起到“栽起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作用。既符合了都江堰的城市定位,又给都江堰的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
       第三.如果要使都江堰在经济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就得留得住人。正如有人在网上说的“已经建设好的区域要按规划设计管理落实到位,如亮河边工程,现在很多河边是亮出来了,但没有亮给游客,成为市民游客休憩的好去处,而是管理者为了收取一点点费用,让河边全被茶馆,餐馆,麻将馆或汽车停车场占去了,搞得乱七八糟,行人游客走到河边观光,坐无坐处,站无站处,这怎么留人?”所以说,都江堰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南桥、古城区。而应当以南桥、古城区为中心,向城边和郊区辐射开去,在城市中心和城市周边多建设些小游园,让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整个都江堰市就成了个大公园;而在郊区,可以多发展旅游、休闲项目。让到都江堰旅游和休闲的人不至于挤在城中心的一个小地方没有去处,免除了自己的不方便和压抑感,而可以跟据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在不同的地方享受到不同的服务。这样都江堰的容量就增加了,受众也增加了,形式也多样了,休闲的范围也扩大了,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第四.在很多旅游区,游客反映最多的是性价比过大,付出的远远超出了得到的。就其原因,除了商家的巧取豪夺外,与政府的政策和税收有很大的关系。本来现在的物价就高,政府加在商品上的税收又高,商家为了有所收益,很自然地就把增加到商品上的税收转嫁到商品的价格上,商家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呀!所以,性价比的过大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政府在税收上让利于商家,商家只要能赚到钱,也会让利于消费者,以争取到更多的回头客。如果政府在政策上更加灵活,在管理上给予更多的服务,取得的效益就不是算术上的累加,而是几何积数上的累积了。
       第五.现在有不少的旅游开发,都带有不少的“绿林”气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就是他们的经营理念,而不愿在服务上多下功夫。连街头巷尾的游商小贩都知道,货物和服务才是让生意长期发展下去的根本。货物好,报务又周到,回头客就多,生意就会源源不断,生意才谈得上发展。而新客人的增加本来数量就有限,而且不稳定,是一股无源之水,不能长久的。“绿林”的做法就是宰一个算一个,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只会越做越差,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希望都江堰不要捡这个坏样子。
       第六.…………
    俗话说:“聚沙成塔,垒土为山”,一个地方的崛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成的,而需要做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只要按规律办,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发展成为一个前程远大、后劲十足的经济强市是很有可能的。而不这样做,所有的希望要实现,是决不可能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诚心为堰城,欲将忠言达上闻。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