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50|评论: 15

[转帖] 关于六七十年代住房免费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位叫“指南针-go"的网友,曾发帖质询六七十年代住房是否免费的问题,并认为不可能,因为那是人饭都吃不饱,住房如何免费?我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作为企业职工,那是的住房确实是免费的。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绝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表面那样的美好,就像现在有些傻瓜为朝鲜辩护,举出来朝鲜上学免费医疗免费等一样。

  我曾写过一篇帖子,发在了“原创文学”版块,现发在这里,你就知道那时的所谓“免费”,是什么样的情况了。

  “接鼻子”和“配耳朵”的故事

  现在,是实行商品化住房了。职工有住房公积金,可以公积金贷款,也可以商业贷款,慢慢还。想住房?花钱买去。钱多,挑地点好的,面积大的买;钱少,对不起,只能降低标准了。

  这种情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形成的。早前不是这样。那时,工厂里是实行“福利分房”,不用自己买。工厂每年盖房,叫职工住宅,然后免费分给职工。听起来很美好,不花钱就住房,实际情况,却不像听起来那么美好。

  首先,是受企业资金的限制,房子盖的不是那么多;其次,是那时每户职工的家里都人口多,四五口人是少的,六七口人是正常,七八口人,甚至九口人十口人也不罕见。子女大了,要结婚,都需要房子,都需要企业解决。分了一套房子,给大儿子了;二儿子又要结婚了,还没有房子呢,还需要分房。所以一名老职工,需要分配两套、三套房子的很平常。总之,工厂建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职工对住房需求的速度。所以每年的分房,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工厂要制定详细的房屋分配方案,把每名职工的情况按照职务、工龄、现有住房面积及套数、家庭人口数、子女性别年龄等指标都列出来,然后根据每项指标的权重,得出分数,按照分数进行排序,以决定哪些人可以分房,分什么样的房。所以,职工的住房都很紧张,有的职工,老少三代住一套四五十平的房子很常见。

  很喜欢刘震云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整部作品带有一种喜剧的基调,但这种喜剧是“悲喜剧”。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社会底层平民生活的艰辛和面对这种艰辛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乐观表现的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悲中带喜,喜中含泪。书中三民想结婚,但没有房子,家里住的还特别拥挤,摆不下一张双人床,急的三民差点得了精神分裂症,一闭眼睛,满脑子全是腿儿,不是人腿儿,是床腿儿桌腿儿凳子腿儿。大民开导弟弟三民:“你老想床腿儿凳子腿儿,钻进牛角尖儿就出不来了。你应当钻到别的地方试一试。下水道堵了一只死猫,那是死猫,你一钻说不定就钻过去了。不是真钻,是打个比方,说明一种态度。咱们这种人不能靠别的,靠别的也靠不上。只能靠东钻钻西钻钻,上钻钻下钻钻。本来没有路也让咱们钻出一条路来了,本来没有地方搁双人床,使劲儿一钻,搁双人床的地方就钻到了”,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那时,住房紧张的职工,也和张大民说的一样,想尽办法“钻”,“钻”的方式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曾有一位同学,行三,家里五口人,有父母和两个哥哥,住50多平的一套两间房子。父母住一间,兄弟三人住一间。一间里只能放一张双人床,三个人怎么睡?有办法,在床沿用折页接上一张木板,木板上再用折页安上两根方木。晚上睡觉时,把木板支起来,哥仨在床上横着睡,解决了。可是后来大哥结婚了,小两口又住一间,这位同学只好和二哥,在本来就很狭窄逼仄的厨房,硬塞尽一张上下铺的单人床,住厨房了。

  小时,我家住的也是职工住宅,平房。格局是六户人家横连在一起,叫“趟房”。为了解决住着紧张的问题,大多数人家都采取相同的“钻”的方式:“接鼻子”和“配耳朵”,这种叫法很形象。所谓“接鼻子”,就是在门口,向前,占据一部分院子的面积,再接上一间房,一般有20多平,就像人脸上再接上一个鼻子一样。这是每趟房里不把山的住户采取的方式;把山的呢,为了不占院子的面积,就向侧面发展,在山墙的侧面,再接上一间房,是为“配耳朵”。“耳朵”的面积大,完全可以满足一对小两口的结婚用房需求。“鼻子”面积小,但也可以隔断出一间卧室,安放一张床,其余的部分,就用作厨房了。

  那时,没有现在街上那些打工的,即便有,也雇不起。所以无论是“接鼻子”还是“配耳朵”,都是左邻右舍来帮忙。有瓦工手艺的,负责“把大角”(音jia,入声),其余的就垒墙。砖都是捡来的,整砖少,半截的砖头多。有一种砖,我们叫“钢砖”,其实就是耐火砖,很硬很沉,也很结实,在工厂的加热炉里使用,工厂检修后,当垃圾扔掉的。这种砖有缺点,一个是表面光滑,没有附着力;一个是往往不是方方正正,而是有弧度的,所以一般都不用它垒墙,而是用在地基里面。也没有水泥沙子,就用黄泥,用水和开,掺点碎稻草,当水泥用。

  “接鼻子”和“配耳朵”,都是因陋就简,可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有条件要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盖,根本就没有什么“行业标准”的要求和限制,所以一般质量都不好。冬天上冻,地面鼓起来;春天开化,地面又沉下去。如此折腾几年,墙面就开裂了。一条条的裂缝,透亮。为了御寒,不让寒风进来,就在裂缝里塞入破布条、烂棉絮等。如果按现在的标准,都应该属于“危房”一类。

  一直喜欢读书,但没有条件。在没有“鼻子”的时候,和父母住在一起,白天还可以,读书不受限制(其实也不行,我不爱学习,课本的书不爱读,读的都是父母禁止的所谓“闲书”;那时候书也少,基本上是逮着什么看什么),晚上想读点书,几乎是不可能的,父母还要休息呢。有了“鼻子”之后,我自己住在“鼻子”隔断出的卧室里,可以自由地读我喜欢的书了。

  我的少年和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危房”里度过的。也没有感觉生活有多苦。而且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毕竟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

  常听老辈人讲,这人呐,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想想,还是蛮有道理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7-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扯远点,军队入城建政之初,百废待兴 ……

          吃住问题不是扎营开拔的行军了,而是 “ 这回来了就不走了,要在沙家浜长住 ……”

          为了解决进城人员住房燃眉之急,政府动员城市私房业主将自家的房屋交由各地房管部门统一出租,修缮。这类房屋称为“经租房”。

           为了解决进城人员住房燃眉之急,政府对城市中房屋所有权人政治身份不明,弃留或产权人不住房屋所在地或者其他原因不能亲自管理房屋,也不知房屋是否属于没收的范围和对象,国家采取暂时代管的办法,待查清后,再处理。这类房屋称为“代管房”。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7-2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房子不是你的,叫宿舍。第二还得交租金。

发表于 2017-7-2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名老职工,需要分配两套、三套房子的很平常。这个不大可能吧?儿子结婚应该由儿子单位分房,除非父子在同一单位。
lkq

发表于 2017-7-2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几点:

  第一,不是所有单位都有免费宿舍,只有政府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才有宿舍;

  第二,不是所有宿舍都免费,有相当一部分宿舍是需要交房租的;

  第三,免费宿舍不是自有财产,而是单位/企业或是集体财产,一旦离开单位就得退回房子;

  第四,免费宿舍都很小(高级官员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说的是平民),10平米挤4~5个人是常事;

  第五,免费宿舍的存在是因为没有商品房!当年是不允许私人建房的(包括绝大部分农村)、房子是无法交易的!这点至关重要!
lkq

发表于 2017-7-20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过那些所谓的免费房子(严格来讲是单位宿舍),是要交房租水电费的。记得当时月薪47元,房租水电费大约5元左右。住单身宿舍的职工也要交费大约不到2元。面积很小的,不到15平方米。房租水电费大约相当于工资的10%。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7-7-2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统计局年鉴上有统计,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是4平方米。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tsien228 发表于 2017-7-20 11:46
再扯远点,军队入城建政之初,百废待兴 ……

          吃住问题不是扎营开拔的行军了,而 ...

发表于 2017-7-2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根本就不是你的,没有产权的,分给单位职工只算是宿舍,还要象征性的缴点房租水电修缮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都房不够分,企业分房那就更是黑头敖到白头也指望不上。小地方有大点的国企还好点,下面什么市办区办街道办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别说给职工分房,能混上饭吃都算不错。免费?那时候上海,一家八九口子挤一间十几平的房子多得是,等于免费狗窝。想搬家想换房基本等于做白日梦。

发表于 2017-7-2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需要审核,请等待通过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21 07:58
草书的母亲当时在美国借种生草书,草书家用不着。
lkq

发表于 2017-7-21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7-21 07:58
草书的母亲当时在美国借种生草书,草书家用不着。

下流无耻。

发表于 2017-7-2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极少盖宿舍。而且所有的宿舍是多户共用厨房,每层有公用厕所。当然是坑式厕所。上厕所有时要排队。自来水也是公用。电表也是公用。每户有几个多少瓦的灯泡,收音机要登记分摊电费。你说是现在好还是以前好?

发表于 2017-7-2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免费哦是要交房租的

发表于 2017-7-2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看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21 17:08
草书的野爸是美国人,人家有钱。所以草书家有的是房子住。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