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25|评论: 0

[草根播报] 内江旧时民俗:“四月八”庙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生四月八,毛虫要出嫁,嫁到深山去,永远不回家。”这首内江地方民谣,是民众及信佛群众借以“四月八”庙会对佛祖的顶礼膜拜,亦是医学不发达的旧时,希望远离虫灾、消病去痛的坊间民意,传达的是内江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佛教中,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内江城西近郊的圣水寺,被誉为“中川第一禅林”。从农历四月初一起,一年一度的庙会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初八。远近游客、善男信女至圣水寺朝拜,这个习俗从明朝沿袭至现代。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每逢庙会,信众及游人从不同方向到达圣水寺,尤以城内至圣水寺路段最甚,人流不息,车马不停,江上船只往复,蔚为壮观。当时,赶庙会的交通方式分为陆路和水路。陆路或歩行至庙,或乘滑竿,或骑溜溜马;水路则在河坝街及对岸东兴镇码头、或在大堤巷坐船前往。寺前大路,四方辐辏,异常拥挤。

  放生,是庙会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在家修持诵经的居士及信众将从市场所购鱼类、螃蟹等水生动物放归自然。寺内,始建于明代的放生池里可放乌龟、鱼;寺后山有一呈月牙状近1公里长的堰塘,名长河堰,善男信女经常在此堰放黄鳝、泥鳅,经年久月,有的鱼生长到十多斤重;另有鱼类、螃蟹放归沱江。

  圣水寺之名,源自寺后终年不涸的清澈泉水,人们称为“圣水”。此崖及泉与人文历史叠加成内江著名古代风景地“圣水灵湫”,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版《内江县志》记载,宋代内江“八景”、明代内江“十景”、清代内江“十二景”, 均将“圣水灵湫”列入其中。

  石壁右边靠近地面处的崖缝间,一股清泉从一石刻龙口处流出,称龙口出水。千百年来,不少喝圣水岩泉水的信众,借以浸涤五脏,净化心灵。

  因寺庙后山有得天独厚的泉水,用其烹饪的素食也声名远扬。吃斋饭是庙会的另一重要内容,庙会期间,不论贫富、施钱多少,均可入座就餐。因前来拜佛的人多,五观堂(即寺庙食堂)煮饭用大甑子,饭蒸好后,巧用杠杆原理,以长杆将甑子移出锅,可见前来烧香拜佛人之多。

  寺庙的泡菜在方圆几十里堪称一绝,其主要秘诀在于泡菜坛坛水的配制。泡菜坛子亦用大坛,要用长叉子捞泡菜。 “酥油锅巴”为该寺一传统特色素食,深受内江人喜爱,信众及游客争先请回家与家人分享。许多秘制的素食佳肴让慕名而来的僧伽、各界名流品尝后啧啧称羡。

  据称,上世纪40年代中期,圣水寺本杨和尚在城内交通路开办了内江第一家素食餐馆“復扬素食林”, 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用餐。传播素食,扩大了寺庙素食文化影响。

  2012年,内江资深文史前辈邹作圣先生曾在文史茶园讲述过圣水寺“四月八”庙会的往事。

  他说,每年快到农历四月,寺中和尚就发出一些缘簿交给善男信女帮着“化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义工。这种缘簿有十多篇,每篇十余人。一本缘簿名字要写满,不能留空白。开头写的是领缘簿的人,当然要带头多写点,最后一个留给富裕而又笃信的人写。

  同时,街巷的信众婆婆会做“万民伞”。万民伞是红绸子做的,圆形、平顶,四周吊有很多红绿绣条。捐了钱的,都把名字写在绣条上,绣条上名字很多,因此叫“万民伞”。每年四月初一,圣水寺庙会开始时,信众会将“万民伞”送到庙里去。

  旧时,圣水寺山门外亦是前后8天庙会,自发形成交易市场及文化活动展演场所。各地香客、商家赶此庙会,异常热闹。民国时期,庙会商贸最为繁荣。寺庙外沿途摆摊设点极多,卖香蜡纸钱的,卖零食小吃的,卖儿童玩具的,卖百货商品的,比比皆是;林间及进山门到拥壁之间的甬道西边摆着各种素食小吃,市民所需的小五金、日用品、丝绸布匹、手工艺品,甚至各种农具均有。内江民谚:“四月八,想买啥就有啥!”是指各地小摊小贩善抓商机,利用圣水寺“四月八”庙会做交易。

  武术杂耍、茶园说书清唱等文化项目也棋布林间。林中茶园 “不久居”因茶园名从未变更,久之衍生为一句本地歇后语:四月八的茶馆——不久居。

  民俗“四月八”庙会,除僧伽、信众期盼佛祖普度众生,求得一生平和、家庭美满,求得心灵净化外,亦如同今日商品展销会、迎春食品展销会、大千美食节之类的商品交易活动,叠加成内江旧时一道文化经济相融的人文风景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