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82|评论: 25

[玄龙门阵] 说说农村那些奇葩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声明一下,楼主就是农村的,讲的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拒绝人肉。
楼主老家坐标位于中部某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说来历史上颇有名气,清末内地的第一宗教案就是发生在那里,后来席卷华夏大地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那里燎起来的。近代出了不少将军学者,所谓的"两弹一星“元勋就有3个是出自那里的。当地跟咱大四川尤其是大成都也颇有渊源,据说很多成都人的祖上就是从那里搬迁过来的。说了这么半天,想必大多数人对当地有了个初步印象:虽然跟大多数老区一样穷但风气肯定开放,人们心眼活泛。事实却恰恰相反,有些可能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下面就跟大家摆一摆这些年发生的一些奇葩事。

一.《孔雀东南飞》,只缘称呼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国人做事情总爱走极端。”破四旧“的年代,听说我们那儿烧了不少传承几百年的族谱,而且不准排辈分。改开之后,不知道谁倡导,搞了几次宗亲大会,有开始排辈分,续族谱。于是又出现了《红楼梦》里贾芸说的”摇篮里的爷爷,拄拐棍的孙子“。
像楼主家这样辈分高的,见了谁都只叫一声XX哥,XX嫂。其他辈分比我低的年龄比爷爷大的都是喊XX哥或者XX姐。自楼主懂事起,村里人称呼我都是名字+叔、爷甚至太爷的。所以那儿从来都没有什么青梅竹马一类朦胧感情,一般都是娶外村甚至外镇的,嫁女儿也是嫁给外村或者外地。看着似乎挺和谐,因为嫁娶范围毕竟有限。所以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黄家的大女儿嫁给李家儿子李大,黄家的小女儿又喜欢上李家李大的本家侄子。不知道各位那边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楼主问过很多同学朋友,似乎都没有问题。无非各叫各的。比如小女儿在黄家就叫李大姐夫,回李家就叫李大叔叔。
然而我们那边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黄家和李家发现迹象后,就开始分别做劝说工作。两边的大人拉着各自的亲友队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各种理由,各种道理。
邻居本家也纷纷加入了劝说队伍,甚至男女双方的同学也加入了劝说阵营。可是不管大家怎么说,当事人像是铁了心一样,一定要在一起。两个年轻人几次三番的偷2家的户口本准备去城里偷偷办理结婚手续。结果被家里发现,各种手段都使上了。叫骂,锁房间,寻死觅活.....。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最终也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还是两人受电视剧的启发居然想着”生米做成熟饭“。农村嘛尤其是我们那里又没有什么山。结果两人选择在大麻地里。
不幸的是男的被土地蛇给咬了。于是事情就成了村里的特大新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么个东西,前几年农村还有人种。大概而今用麻布袋的少,所以没见人种了。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但我们那儿管它叫大麻。
原来读书的时候,老师解释不清楚青纱帐,就拿大麻做类比。一般地中间都会挖沟,大麻长得又直,钻进去,外边一般看不到。
7056577666158222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这事之后,这两人可真就成了焦点了。方圆几十里都在说他们的事情,编的有鼻子有眼的。农村嘛,总少不了那种“恨人有笑人无”的人,尤其是曾经跟黄李两家有过节的人。各种肮脏不堪的流言,各种背后指指点点。忘了说了,男猪脚还有个哥哥,也还没结婚,不过有了对象。这事闹出来后,女方就说他家家风不正,退了亲。男猪脚一家极度郁闷,在人前都不敢抬头。家人也是粗心,明知道男猪脚心里难过,还经常抱怨,尤其是他哥哥。当然,退亲对他的打击比较大,毕竟已经27了,在农村就算超龄青年。在加上我们那里闭塞,90年代根本没人出去打工,所以基本上对很多农民来说,那方圆十几里地就是整个世界了。
这一天男猪脚也不知怎么了,去地里干活一连挖到几棵庄稼,结果他父亲又开始数落,简直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他哥哥不断不劝解,反而也帮腔。最后可怜的男猪脚一气之下跑回家里喝了农药。
女方自从那事出了以后就被送到5里外的外婆家跟着表嫂一起学裁缝。表嫂的娘家是原来的插队知青,所以多少在省城有些关系,算他们当地少有的有见识之人。听说了这个表妹的事情后,很是支持表妹,解劝表妹学好手艺将来去成立发展。城里风气开放,没人管你张王李赵的。
女方听说男方喝了农药后当时就蒙了,各种寻死觅活。后来好说歹说算是安静下来,不过提出男方下葬时一定要去送一送。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双方父母还有什么说的呢。只好同意了。出殡那天,女方扶着棺材各种痛苦,感动得很多婶子大娘也是眼泪汪汪。棺木入土后,烧化纸钱时,女方买了不少时新衣服,鞋子一起烧掉。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此似乎事情就完全完结了。其实不然,女方不知道怎么了大病一场。生病期间说各种胡话,一家人吓得不轻,又是撒豆子,又是竖鸡蛋,请仙送神的一通忙乱还是于事无补。就这样闹腾了好多天,突然有一天女的醒了,说是男的给她托梦了,今天是满七,男的要去某个地方转世,叫她去送送。女方家人只好陪着女方去坟上化纸烧香,女方又是一顿痛哭。之后女的似乎就好了,跟以往没什么区别就是笑起来似乎有些瘆人。家里人慢慢放松警惕,由着她帮家里干点活,甚至还在托媒婆说媒。谁也想不到的是有天一家人吃完早饭刚下地干活,就有邻居气喘吁吁的跑来告诉他们他家的女孩跳了塘堰了。被人就起来时已经不行了,不过临终前脸上居然还有一丝浅笑。

发表于 2015-8-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老区 是不是在江西 瑞金 ?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芳满庭景观 发表于 2015-8-4 16:22
革命老区 是不是在江西 瑞金 ?

革命老区多着啊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陕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夜半三更哟,贴对联
过年帖对联大概全国各地都一样,可是贴的时间呢,似乎没有明文规定或一定之规。据我所知就有除夕早上,除夕中午,除夕傍晚。一般说来都会在除夕傍晚贴好,因为晚上要祭祖,请祖先来家里享用后辈的供奉,当然要让他们看到后辈儿孙家里洁净整齐,红红火火,人丁兴旺。不过我们当地有一个塆子却跟其他的不一样。他们都是守岁到午夜点着灯贴对联。据说原因是老祖先分家的时候,他们的老祖先是最小的一只,被分到了现在那个地方,离老家最远。所以年三十赶到新家已经交了子时,只好午夜贴对联,而且子孙后代一辈辈流传下来。
说起贴对联,不知道各位老家有什么讲究。在我们那边一般家里贴红色的,家里当年有人过世的,贴白色的,第二年贴黄色的,第三年贴绿色的,第四年才贴回红色的,大概是遵着古理守孝三年的意思吧。
刚刚提到了一个词“塆子”,顺便说说我们那边对地名的叫法吧。一般村是指乡镇下一级的单位,就是过去所谓的大队。村民小组也就是过去所谓的小队,我们那里就是叫塆子。取名跟一般中国地名的命名方法一样,取标志性建筑或河流。比如某个塆子过去有一栋高楼就叫XX楼子塆;比如某同一姓氏的分成了两个塆子,在河上游的就叫XX上塆,下游的就叫下塆;好几个塆子都是同宗分出来的就按兄弟排行分别叫xx大塆,二塆,三塆,........所以很不幸我们那儿就有个王家八塆,骂架的时候人就爱骂王八塆。
大概因为那边靠“九省通衢”近,四通八达,所以地名类别很多。除了塆子,还有叫XX寨,XX冲,XX院子,XX庄,XX店,XX屋......
当然有的也能看出渊源。比如XX新屋或者XX细屋,肯定是XX老屋分出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50810222139.png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麻将引发的血案
前面的几贴看完了,想必各位对当地的人们的生态和面貌有一些理解。说实话,个人一直以为当地穷的原因跟客观条件关系不大,主要是人懒惰,好逸恶劳和“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麻将在当地可谓家家必备,甚至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麻将桌上度过的。很多小孩长到6、7岁就开始“凑腿”了。甚至我曾见过几个小孩围成一桌打麻将的。以往车水,除草,插秧这些活都不干了,宁可花钱用机器抽水,采用抛秧等所谓新技术,而且以往一年种三季的,而今都改种所谓的“中稻”(5月底插秧,8月底收割;收割后又会重新抽穗),省去整田,插秧,也不种油菜和小麦。省出来的时间就都在麻将桌上度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沉迷麻将到了什么地步呢?据楼主所见,先后有3位年过60的老人倒在麻将桌上。有2个家庭因为麻将,女人上吊。有2家小孩第二天要中考,头天晚上父母还在麻将桌上鏖战。当然,还有今天讲的这两起因为打麻将闹出命案的。
一件事发生在丁家老屋。儿子都27、8了,因为家里穷,还打着光棍。当然这人还有些志气,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在省城打了几年工,积累了一点钱,就想着回家去包一点地,好好干几年,盖房娶媳妇。刚开始一家人似乎还能齐心协力,一心一意的承包了10多亩田地,还养了一群鸭子。一家人也辛辛苦苦的各司其职,甚至连午饭都是在田间地头吃的。看上去是一个蛮励志的故事是不是?谁知好景不长,一天父亲老丁照例去放鸭子。半路遇到以前的麻友,大家看他好久没打麻将,于是一番劝说,今天怎么着也应该放松一下打两圈。老丁想着稻子也收完了,把鸭子赶到塘堰里,不会跑去别人田里祸害人。于是答应了,大概也是旧瘾复发,一直从早上打到下午3点。当然各位可能好奇他们肚子不饿吗?呵呵,当地就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平时没人会管你饭,但是打麻将的话,主家不仅管饭,还能送到牌桌上,真可谓热情周到(当然主家是要抽头的)。于是悲剧发生了,鸭子一天没食吃还不跑啊。全跑到别人田里去吃掉在田里的稻穗,而那田里正好被人撒了类似六六粉的农药,结果几百只鸭子全部死掉了。小丁得到消息后火冒三丈,又看到他父亲还在打麻将更是火上浇油。于是上门就掀翻麻将桌,把他父亲大骂一通。这个老丁也不觉得理亏,跟《丰乳肥臀》里的上官福禄一样,居然也跟儿子对干起来,而且觉得儿子这样羞辱自己,让自己在塆里丢尽了脸,没法做人了。不分青红咋白,抄起主家的冲担就是一刺,结果把儿子刺成大出血。那地方离县城很远,离镇上也有10多里,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手扶拖拉机了。待找到司机,开着拖拉机赶到镇上医院时,儿子已经不行了。后来的结果就是父亲因过失杀人判处死缓,不知道现在释放了没有。
2013010802220236861163.jpg
冲担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即使发生了这么样的悲剧,当地人对麻将的热爱仍然热情不减。下面讲的这个就是我们同学父亲的事情。当时我们还在读小学。他家境还算可以,每年几十块钱的学费到总是第一批交齐的。大概是10月的时候吧。地里的庄稼也都收完了。于是又有借口放松了。放松的方式自然首选麻将了。打麻将的人按人头凑份子让主家办饭菜,几个人就专心致志的打麻将。其中,我们同学的父亲大概手气不好,输了一点。输了自然不认输了,于是通宵转。打麻将人中有一个嘴巴刻薄,赢了钱还不算,嘴上也不饶人,各种挖苦讽刺。最后同学的父亲实在受不了,大怒之下掀了桌子,两人打了起来。旁边人自然要拉架,不知道怎么的,同学的父亲摔了一跤,倒下去就没起来。后来法医检验说是心肌梗死,打麻将的几人都被判赔了同学家一些钱。最后的结局跟许多桥段一样,爹死娘家人,我同学和他姐姐都辍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一扫扫到门,发财又发人。
说了这么些悲惨的事情,再来说点高兴的事情吧。前几天咱大四川某地据说应民众要求出台了“酒宴管理办法“,貌似除了结婚生子考学之外都不许办酒宴,甚至老人只有年过60才能办寿宴,而且必须逢十才能办。官方的解释说是为了遏制相互攀比之风,净化社会风气。个人感觉可能有点过。不知道大家老家结婚嫁女怎样送礼。我们那边仍然是沿用几百年的旧传统,除了近亲送礼,其他本房本族的基本都是凑份子就是象征性的出点钱,然后去吃一顿。楼主记得当年考大学的时候请本塆的人,每家来2人就收了5块钱。时至今日,据说似乎还是收5元。不仅红喜事如此,所谓的白喜事也是一样,村长或者负责人会挨家挨户发孝布,然后每家收钱。出殡那天,每家派一人去送殡,下葬后参加宴席。一般嫁女是不用置办喜宴请本族的,但有些没有儿子的也会在嫁女那天置办宴席请塆里的人,算是还礼,觉得吃了你家的,也请你家吃我们家一顿。
说道婚嫁,记得几年前是要搬嫁妆的。塆里每家派出一人组成迎亲队,去女方那边搬嫁妆。嫁妆随着轿子一起走。嫁妆很有特色,楼主见过有女方的嫁装五花八门啥都有,简直是父母给他们姐弟分家一般。从传统的柜子,电器,床单,棉被到锅碗瓢盆,粮食,甚至楼主见过女方陪送一头牛,几只鸡的。牛身上披上红布,让一老头牵着走在队伍最后面。到了家门口,新人落轿,跨火盆,放鞭炮。然后进门拜天地祖先,父母双亲。闹洞房倒是还规矩,没什么出格的,也没有特别的。无非逗一逗新郎新娘,楼主见得最算出格的不过是要老公公搂着儿媳妇然后给大家敬酒而已。
新婚第二天见本家长辈倒是有些意思。楼主不知道是否是我们那里独有的。既不是给长辈敬茶,也不是”洗手做羹汤“,而是去给长辈家扫地。
新媳妇拿起扫把,妆模作样的扫上一扫,一般是扫三下。本家里一定有一位能说会道的妇女来说几句所谓的”四言八句“。
比如:一扫扫到门,发财又发人。一扫扫到窗,美满又吉祥。一扫扫到桌,三年报两个。开门往外看,财神往家迎。左边摇钱树,右边聚宝盆......
不仅要合辙押韵,而且讲究现编现说。
据说近些年也有些改变了,开始说一些黄段子了,大概也算与时俱进吧。 01bOOOPIC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是跟大家闲聊,想到哪写到哪,也不讲什么结构和章法了。
今天讲点古怪事吧。好像北方都有信奉五大仙的说法,所谓”黄白狐柳灰“五大仙家。据说这五大仙家是惹不得的。虽然没有人去刻意立庙或者祭祀,但似乎总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忌讳。比如看到柳仙(也就是蛇)是不能指的,指了会对人不利。楼主后来读书,发现史书中似乎也有类似的记载。比如孙叔敖的故事里提到过有一天孙叔敖下地干活看到两头蛇以为不详,于是将蛇打死。然后准备回家跟母亲道别,转念一想让后来人看到了不是对别人也不利。于是挖坑把蛇埋了。回家跟母亲一说。他母亲却说”你心存善念,不但没事而且应该有好报“。后来孙叔敖果然官拜令尹。可能这些忌讳一直流传下来了吧,很多时候也真说不明白。有一个同学的爷爷颇有点老顽童的意思。虽然60多岁了却很好玩。有次抓住了一只老鼠,他把老鼠用铁丝绑起来,然后用火烧死。当时有人劝不要那么做,老人不听,结果当年就得病过世了。还有某个塆子一女生,当时大概18、 9岁吧。不知道怎么一个人跑去松树林子里玩,回来就痴痴傻傻的。当地人很是迷信,有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去看医生,在家里撒米祈祷或者竖鸡蛋。不知道大家那里是否有那样说法,那里当地人信那些所谓的预兆。比如某年谁过生日(尤其是老人),寿面要是没煮好,必定老人会不利。那些事情说不好对错,不过楼主倒是亲身经历过一件类似的事情。那一年年初几去同学家拜年,他妈妈留我们吃午饭,做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所有的菜都忘记加盐。结果那年7-8月间,他妈上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W0201203146456270723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报道武汉地铁里因为争座位有中年妇女把年轻姑娘内衣都扒掉了。起因暂且不论。这么做个人感觉似乎太那个啥了一点。不过这样的人农村就更多了。似乎做姑娘的时候还能比较矜持,当了小媳妇呢,尚有所顾忌,一旦生了孩子似乎就无所顾忌了,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骂。楼主当年最怕有泼妇骂架。家里丢了一根黄瓜或者地里的麦子被谁家牛吃了几棵,她能连着骂三天,而且不重样。什么这菩萨那菩萨,我多么多么冤,你要让那投了黄瓜的哪里长疮,哪里生病,短寿......。要是找到是谁干的,那就连他家老人小孩一起骂,甚至连别人几岁的女儿也骂,而且净骂一些下流肮脏的话。自然别人都骂得那样了,挨骂的当然不能不还嘴了。于是往往会由“嘴仗”升级成真正的“全武行”。最终总是要打得都出点血才算了。当然了也了不了,总得找点机会今日在你家门口撒点玻璃屑,明天趁四周没人放掉你家田里的水。总之,这类人的创意不可低估。楼主见过最奇葩的是某家跟另一家不和,打过几次架。后来这家趁那家去走亲戚,把他家厨房的门下开钻进去,把死老鼠放进人家橱柜里。
人的习惯总是难改的,虽然近几年,倒也都盖了3层小楼,可是修厕所的少,大多还是用马桶。所以往往屋子外面看着挺漂亮,家里却怎么都是一股很大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两天就是七夕了。不知道大家那里有啥习俗,我们那儿倒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也有那天见不到喜鹊的说法,据说喜鹊上天去搭鹊桥去了。还说在葡萄藤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楼主小时候试过,真没听到还被蚊子咬了。农村的夏天颇有些意思。一到晚上吃过饭后,家家户户搬着竹床去塘堰边乘凉。自然又是海阔天空,古往今来的乱谈了。往往这里就有故事。故事最多的自然是塆里的老光棍。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天南海北都去过,当然那是50-60年代。所谓的天南海北也不过是省内周边几个县,稍微远一点而已。据说当年他们常年在外驼木头,把一些圆木从荒山野岭里驼到城市里去。他们很熟悉路径,知道哪些地方有饭店。每次快到饭店的时候,总让两三个人用毛巾包着头装着有病的样子。店老板就问他们怎么安排。他们答复吃包饭。所谓吃包饭就是讲定价钱,管饱。老板一想,这么多人病怏怏的,包饭就包饭吧。结果老板懊悔死了,吃起饭来一个比一个厉害。几个人让老板连着煮了5-6锅饭。当然,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好像饭量比较大,当然力气也比较大,据说有一个人可以抱起两个石碾子,还能撒腿就跑。
七夕,我们那边自是不重视,不过那里倒是重视三月初三这个日子。据说那天容易撞到鬼,所以有“三月三,鬼参观”之说。家家会吃用蔬菜和面粉做成的粑。还有就是2月2,我们那儿称之为花朝,也比较重视。一家人会去赶集,逛花市。当然讲的都是农历。可能花朝也有不少地方有这个节日吧。《红楼梦》里提到林黛玉的生日就在花朝,不过貌似是二月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110719491630070178.jpg


4120365_204155490142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老光棍讲,某一年他还在外边游荡(有点类似《平凡世界》里的荡鬼王银汉,一年四季处处游荡),也不知道游荡到了深山哪里,遇上大雪。身上没有棉衣,非常冷,喊半天找不到人。最后找到一户人家,房门紧锁,只有院子里有一间猪圈,实在没法,跑猪窝里抱着母猪睡了一夜。第二天,主人起来喂猪的时候吓一大跳,以为有妖怪。后来听他一说,很是同情,收留他过了冬。据说十几年后两家还在来往,而且在这老光棍50多岁的时候,还给他介绍了一寡妇,总算成了个家。老光棍一家据说后来从不吃猪肉,当然我们真的没见他家买猪肉。待客也都是鸡鸭和鱼。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