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6768|评论: 229

四川宜宾龙华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千余年历史的龙华古镇因镇上的龙华寺而得名,位于四川宜宾屏山县西北,距宜宾约120公里。小镇依八仙山傍大、小龙溪水,于翠竹环抱之中。

      老街古巷里紧密相依的穿斗木房有的已倾斜,厚重的木版门楼花窗已是颜色斑驳,石板路上苔痕绿幽,让人感受它的沧桑。卖纸钱的店铺陈放着色彩斑斓的纸房纸马,收购金银铜币古董瓷器的店铺、陈设老旧的理发小店,老茶馆都保留着千百年来难以舍弃的习俗和部分“土广东”先人的生活痕迹。 古镇最有情趣的是静卧在小龙溪上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凉桥,旧时名靖虹桥,修建于光绪辛丑年。这座幽雅秀美的凉桥是当地人集市贸易集聚休闲之地。桥两岸古老高大的黄桷树盘根匝地枝叶茂密,桥上凉风习习,桥下溪水清清。浅浅清凉的溪水从脚上潺潺淌过,水底的贝壳卵石任人挑选;溪的下游处水深齐胸,村童在水中嬉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大人们则在凉桥上吃凉糕凉粉,细细地述说家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清新的乡村趣图。小镇三天逢一场,逢赶场凉桥上摆满摊位,人流熙攘,一番热闹景象。 从西正街西侧方一石梯拾级而上,就是海拔八百余米的八仙山。上山的路是一条新铺就的石梯,道两旁包谷成林,到半山腰林木葱郁,道旁岩壁上有了菩萨石像,朝山的人就开始一路上香朝拜至山顶。石梯渐行渐窄,转过山崖边一道窄窄的山门,呈现的景物让人眼前一亮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对面高耸的崖壁上一座褚红色的大佛像细眉慈目的对你微笑,这便是全国十到达佛之一的第一大立佛,何年修成已无从考证。 镇的周边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离镇不远的细沙溪是幽静的峡谷风光,流泉飞瀑溪流回旋,恐龙时代的桫椤树散落于山岩上的树丛间。十公里外的老君山海拔2008.7米,山上有片原始森林,到山上朝拜的信徒会不辞艰辛经原始森林爬到山顶以示虔诚。龙华地处四川南部边沿,毗邻云南,北距乐山140多公里,东距宜宾120多公里。 是典型的金沙江上游河谷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春夏多雨多雾,早晚温差较大。酷暑季节,龙华镇的人习惯带着竹席往凉桥去,到那儿后往桥面上一铺,龙溪那徐徐凉风和止不住的凉意就慢安渗上桥来,渗进每一个睡在桥上的人的心里,这应该算是龙华四季中最别有风情的一种了。

  古镇那独特的木板房、石条路和青瓦檐在阴晴雨雾的时候有着不同的韵味。因此这里也是摄影的好地点。建议拍摄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将古镇独特的闲淡、悠远意境拍摄出来。古镇老街上拍摄,如果准备一个三脚架最好,这在阴天或傍晚拍摄时非常有用。另外赶集时最好使用独脚架,因为人多街窄,独脚架使用起来较方便。另外,古镇居民都非常好客,时常有人会热心地把你拉进屋,给你指点哪里是拍摄的好地方。拍摄时无论老人小孩都是非常随和,不会计较你又把他(她)拍到像片里去了,不过拍过照片后最好给你照片上的古镇居民都寄存一张回去,让他(她)也能和你一起体会拍摄的快乐。

  龙华镇的元宵闹龙灯是远近闻名的。当时,会有几十位只穿短裤裸露上身的精壮汉子在老街上舞动一竹骨布肉扎制的长龙,然后由围观者身用竹筒往沿街游舞的龙身和舞龙者上喷洒自制的焰火。场面壮观、热闹,是龙华安静、祥和的一年中最狂放的日子,对于无论是摄影者还是旅行者来说,也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日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1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故里。

    了解到始建于清代得名于镇上千年历史的龙华寺,古镇的建设布局以龙华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三条主要的古街道:新街、长街以及我家的顺河街。街道尽是青石板路,由于岁月的久远,街中一些石板上已经明显地留下了路人经年踩踏的痕迹。

   古街左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一楼一底,高低错落。顺河街沿溪而建,错落有致;新街实为老街,无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长街其实不长,曲曲弯弯。不远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禹王宫保存完好,主殿台基两侧的七幅古代戏剧故事浮雕栩栩如生。横卧在古镇小龙溪之上的风雨桥以及古镇旁边的八仙山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尤其是八仙山上甚至还有被列为世界十大佛像的八仙山大佛,“身高”达到了32米。
   
  当然,除了自然历史景观之外,古镇的生活状态也让外来人感觉无比艳羡。这里的人生活非常悠闲,没事的时候都是三五围坐打牌,或是泡杯茶,摆摆龙门阵,时不时来两口当地的“叶子烟”,外面的小孩跑来跑去地游戏着,当地年轻主妇坐在一起用干草编编东西,过得好不自在,时间仿佛也变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华古镇,位于宜宾市屏山县西北37公里处。古镇历史悠久,宋代始建,明清时已形成规模,是历代川边驻军重地。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尚欠发达,所以古镇保存完好且民风朴实,被人们形容为是“嵌在青瓦木椽之间的古镇”,实为寻古探幽的绝佳之处。

古镇依山傍水,建在老君山下的大、小龙溪交汇处。镇内老街全由青石板铺成,随山势蜿蜒,两旁全系木质结构的街坊,其建筑格局是典型的清末民初风格,且有浓浓的四川商肆民居韵味。横跨小龙溪上的龙华凉桥与古镇同龄,很像贵州、广西一带侗族所建的风雨桥,但又有所不同,桥廊清秀,造型考究,风格别致,不同书法的楹联、匾额悬挂廊柱、瓦椽间,展现出名家风范。

出古镇,过凉桥,拾阶而上1739步,长约650米,升高350米,便到了道教洞天-丹霞洞。洞窟于清代道光年间,在悬崖陡壁上凿成,有玉皇洞、古佛洞、老君洞、关圣洞等。玉皇洞门联的构造与读音高深莫测,至今无法解读。与之相邻的八仙山大佛,却是佛教名胜。大佛凿于明代嘉庆年间,高37米,依山而凿,气势伟岸,是全国最高的立佛。丹霞洞、八仙山,道、佛两教毗邻而存,和谐共处,是闻名遐迩的川南宗教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华,是一个依山临水古风依然的小镇,因龙华寺而得名。它的南面是起伏绵延的老君山,大龙溪、小龙溪在镇北口相汇后流入岷江,八仙山风景区隔溪与古镇相望,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八仙山大佛。由于大山的阻隔,使得龙华完好地保留下了它的历史风貌,有古镇活化石之称。

古街古巷古风浓

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亲率大军从这一带开进凉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设驿站,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驻军,修建城墙和城门。至今,古镇尚保留有两座寨门及都司衙门旧址、兵房。

漫步古镇,龙华的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颇具特色的风雨桥———龙华凉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小龙溪上。步上凉桥,但见大小龙溪两岸古榕成排,枝叶垂溪,流水淙淙,鸭群戏水,石墩成阵,槌衣声声。岸上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

过了凉桥,进入古寨门,便步入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条街,名曰顺河街、新街、长街,皆是石板铺路,宽不过三四米,岁月在石板路上留下了道道凹印。古街左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一楼一底,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向镇中心延伸。顺河街沿溪而建,错落有致,三官楼临溪而立;新街实为老街,无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长街其实不长,曲曲弯弯。位于正街上的龙华寺由于年代久远,仅存遗址柱础和部分建筑,倒是不远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禹王宫尚基本保存完好,主殿台基两侧的七幅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如“赵匡胤洗马救驾”、“三英战吕布”、“长板坡”等,深浮雕花格图案将这些图画连接起来,颇富装饰美。

龙华立佛冠全球

最奇特的是,在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

八仙山海拨850米,相对高度420米,山有八峰,有如八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故而叫“八仙山”。立佛凿于主峰  紫红色崖壁上,据省内考古专家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余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近建成宽约2米的登山石梯1716级,直达山顶丹霞洞前,隔沟与大佛相望。

八仙山大佛高32米,《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入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这十大佛像或坐或卧,八仙山大佛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遗憾的是,当年大佛只凿至膝部,若凿至脚,至少可增加10米。当地民众说,这佛脚刻不得,若刻出脚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岂不有悖我佛慈悲?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由9个洞窟组成,皆为佛教和道教遗迹,外形为仿木结构梁柱,每洞皆镌有匾对,雕刻精美。最为奇特的是玉皇洞左右两侧的门联:

日□晶□
月朋□□

其中双日、四日、三月、四月四字无人能识,内容无人能解,成为亘古之谜。

正月十五烧龙灯

正月十五烧龙灯,是特有的地方文化盛会。

入夜华灯初上之时,小镇成了欢乐的海洋,几十个耍龙汉子在锣鼓声中将龙灯舞了起来,沿街游行。小镇顿时沸腾,人们纷纷占据有利地形,点燃自制的竹筒焰火,对着龙灯喷射,此时,只见数十支焰火组成交织的火网,犹如下起了阵阵流星雨,场面十分壮观。楼顶、窗前、街头鞭炮齐鸣,硝烟滚滚,火光闪闪,炮声阵阵,巨龙在火光星雨中翻腾,人流随巨龙涌动,把新年闹元宵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镇始建于宋,明清时期已形成古镇现存规模,此地历为川边驻兵重镇。明末清初设守备,雍正九年改守备为平安营都司,统屏山、马边、沐川、雷波等地驻军,咸丰元年(1851)年筑城堡,其后咸丰九年,几任都司曾加以修葺。都司衙门的雄美石狮现移凉桥桥头供人欣赏。

  龙华三面环水,一面是山。三条古街道石板铺就,顺山势蜿蜒,街两边一千余间街房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商肆民居特点,均为木结构排列,楼房也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木楼房,顺河街至下寨门一带,为仅三四米宽的多台石级路,两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每至逢场日,穿行人流中,使人联想到《清明上河图》。建于明嘉庆二十五年(1545年)的龙华寺,规模宏大,占地约4000平方米;紧挨着的是禹王宫。出下寨门,便于安澜清洪桥,人称凉桥。凉桥原系木板铺就,桥上筑瓦屋形成长廊。桥下流水晔晔,水清见底,两岸除为人们消夏避暑地之外,还是山乡妇女浣纱濯衣处。

  宜宾地处川、滇、黔的交界处,北纬28°左右,属亚热带气候区。境内地形由西南的云贵高原逐渐向东北的四川盆地过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因海拔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偶有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故而出游此地的最佳时间最好是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即每年的5、6、8、9月。

  景点特色

  从川南重镇宜宾市沿金沙江西行70余公里,经过屏山县城再沿着曲折盘旋的山区公路北行37公里,便到了有古镇活化石之称的龙华镇。这是一个依山临水古风依然的小镇,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八仙山大佛”。古镇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过着几百年不变、淡定从容的简朴生活。

  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

  古镇最有情趣的是静卧在小龙溪上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凉桥,旧时名靖虹桥,修建于光绪辛丑年。清澈的溪水上架着两座褪色的石桥和一座凉桥。人们总形容龙华是三桥两溪围一镇。这座幽雅秀美的凉桥是当地人集市贸易集聚休闲之地。桥两岸古老高大的黄桷树盘根匝地枝叶茂密,桥上凉风习习,桥下溪水清清。浅浅清凉的溪水从脚上潺潺淌过,村童在水中嬉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大人们则在凉桥上吃凉糕凉粉,闲闲的聊着,构成了一幅清新的乡村趣图。小镇三天逢一场,逢赶场凉桥上摆满摊位,人流熙攘,一番热闹景象。酷暑季节,龙华镇的人习惯带着竹席往凉桥去,到那儿后往桥面上一铺,龙溪那徐徐凉风和止不住的凉意就慢安渗上桥来,渗进每一个睡在桥上的人的心里,这应该算是龙华四季中最别有风情的一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川南有一个叫龙华古镇的地方,古镇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过着几百年不变、淡定从容的简朴生活。

    听镇上老人讲古,说龙华镇得名于龙华寺。龙华寺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镇子就是以寺庙为中心,沿新街、长街、顺河街兴建起来的。龙华人的先祖,本是蜀汉降服孟获后一支留守或者说是被遗弃的军队的将士……。

    老人讲古缓缓的絮语象水一样流淌,仿佛镇外那日夜不息的大龙溪小龙溪。

    清澈的溪水上架着两座褪色的石桥和一座凉桥。人们总形容龙华是三桥两溪围一镇。

    只要溪水常流,龙华的女孩、女人,似乎就要在溪边搓揉不止。在龙华人的生活里,洗衣机、空调、微波炉、防盗门……至今还没有找到恰当的位置。

    落暮时分,特别是有雾的早晨,她们便在流淌着一层薄薄白雾在溪水上洗衣。有时雾大到看不见隔岸涮缸挑水、洗衣洗菜的人,但问候和闲聊声,依然传到对岸,清清楚楚。溪边洗衣的女孩向雾里唤一声,便有三三两两的同龄女子,叽叽喳喳过溪来。

    早晨的街上有挎着衣盆归家的女子,也有用竹篓背着娃子,赤着脚不急不慢走来的汉子。汉子的裤管不高不低挽着,手里端着从街边小食店里买来的一碗面。在身后阳光的照射下,碗里热气格外耀眼。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华景观(马  光  荣) 


  ----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区。




金江屏山龙华寺,依山傍水好地方。名山秀水风光好,古镇山水紧依偎。

说古镇来唱古镇,风流古镇唱不尽。古镇景观唱不完,听我从头唱起来。



老君山下二条龙,大龙小溪戏水游。小龙溪水鱼孔出,清澈透明矿泉流。

大龙源头是沙湾,龙溪龙华一线牵。古镇风流二龙合,大小龙溪汇岷江。



回头来把古镇唱,五宫四届楼殿堂。宫殿庙宇有独到,秀美俊丽雅幽俏。

文昌宫建在东门外,大小衙门两边排。五侯寺立于古镇上,诸侯神像坐中堂。

龙华寺把正位坐,禹王宫秀右下落,三圣宫美大庙下,万寿宫俊左前方。

新街正街顺河街,南皇宫丽古镇前,魁星楼雅红雕楼外,老君殿幽新街上。

三关楼俏立二龙间,楼前王家大教堂;寨子门外凉桥美,成对雄狮保太平。

千年榕树溪边绿,小桥流水好乘凉。石板街道梯梯坎,古镇古貌世代传。



接下又把城门唱,东西南北四门开。东门直达屏山城,翠竹长廊鱼水欢。

西门下去干剑口,山清水秀打鱼村;南门上靠新市镇,凉山咽喉雷马屏。

北门外面是商州,悠久历史姊妹场。城门四座通四海,物流人往达三江。



登高再把远景观,好山好水好地方。棋盘山下半边寺,梭米洞在半岩间;

官顶山上石门寺,石锣石鼓对面排;八仙山美万丈高,丹霞洞群山腰座。

上山台阶一四九,层层直上飞云亭;石梯一七二八步,步步登高仙山峰。

飞云亭内四面观,龙华风景好迷人:左见远古桫椤树,细沙溪水瀑布扬;

右望马坪骏马腾,山峦叠嶂云台寺;前看二龙戏珠乐,古镇相映美名扬;

后观莲花徐徐开,佳肴美味石竹笋;白云深处茶浪滚,林竹翠绿似海洋。

八仙大佛悬崖立,浓眉大耳世无双。丹霞八洞佛道聚;绿叶清泉花纷芳。

古镇山水实在美,老君山高更闻名。站在山顶观风景,老君峨眉姊妹情。

云南四川金江界,黄金水道映眼帘。山舞银蛇严冬去,杜鹃花开春又来。

珍稀动物林中走,金丝鸟鹊满山飞。千年古树千年木,避暑休闲好去处。



风流古镇景色美,人杰地灵百花开。国泰民安和诣美,欢迎你到龙华来。

 

注释:

1、“翠竹长廊鱼水欢”:公路两旁慈竹林立,河水养鱼沿溪而下。

2、“雷马屏”:雷波、马边、屏山简称。

3、“姊妹场”:俗有“商州龙华寺,穿城四十里”之称。

4、“一四九”:149个台阶。5、“一七二八步”:1728梯步。

6、“二龙戏珠乐”:大小龙溪河汇聚成“二龙抡宝”状。

7、“莲花徐徐开”:莲花溪地名而思。

9、“世无双”:八仙大佛高三十七米,有世界第一立佛之称。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赏析咋贴不上?

发表于 2009-2-2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遍四川?

发表于 2009-2-27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图片就没有说服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研究:

古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研究

 

-------- 以宜宾龙华古镇为例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要:通过分析古镇的定义,以 宜宾 龙华古镇为例 挖掘出古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以促进更好的 宣传古镇、 保护 古镇,吸引更多的人来分享和保护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古镇;龙华;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是国家和人类的瑰宝。 近年来,“古镇游”成了我国“五一”、“十一”黄金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必须 挖掘出古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向游客们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古镇 分享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 借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 古镇

 

1 古镇的概念

 

    那什么是古镇呢?据《说文解字》记载:镇为“博压也”,有镇压,镇服之意,古代在边关险要之地设“镇”,以驻兵戍守。宋代以后镇是指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这个概念一直沿袭至今。而 《古镇映像馆 / 徽州》一书为了叙述的方便,把 古城、古村镇、以及古镇统称为古镇,国外则只对“ 古城”做了定义。根据我的研究分析, 把“古镇”定义为: 主要指 18 世纪以前已发展起来并保存当时风貌的,一 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有一定规模的 , 具有军事、行政管理、或者商业职能的人类集聚地 。宜宾 龙华始建于宋,明清时期已形成现存规模,因此 龙华镇就是一个古镇。

 

2 古镇的人居环境

 

    巴蜀古镇,自然质朴,往往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蛰伏在偏僻,险远的重丘林壑之中,那些乡韵古风的遗存,就深藏在小镇陈旧、凌乱的街面上的一扇寻常门扉里。民居多沿河而建,河中乱石嶙峋,水草丛生,杂树昌茂,环境和小镇建筑通融一致,宛若天成。小镇多依山,轮廓起伏多端,青石成梯,黄桷苍虬,黛瓦红檐,封火山墙,令人流连。

 

  2.1 龙华古镇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龙华古镇独特性体现在它的生态环境。古镇旁的 老君山主峰海拔 2009 ,为川南地区最高峰。山顶常年烟飘云霞,雾锁 葱茏 。环绕老君山分布的原始森林约 1 万公顷 ,明、清两代修建京都宫殿的栋梁之材多取于此。全国第三大佛 —— 八仙山大佛高 37 ,依山而凿,屹立于丹山碧水间,形态丰满,面目慈祥,左臂扼腕拊掌胸前,俨然为龙华和往来龙华的人们默诵祈福。丹霞地貌使得翠竹红山与谷地的碧水相辉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构成“翠竹绕丹霞,红山映碧水”的绝妙景观。细 沙溪有桫椤树群落,有 24000 多棵,全国罕见。

 

  2.2 龙华古镇的人居环境

 

    龙华古镇总布局呈三角形, 三面环水,一面是山 三条古街道石板铺就,顺山势蜿蜒, 明清一条街 两边一千余间街房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商肆民居特点,均为木结构排列,楼房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木楼房,顺河街至下寨门一带,为仅三、四米宽的多台石级路,两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每至逢场日,穿行人流中,使人联想到清明上河图。

 

    龙华古镇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街市生活环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宽屋檐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实例,它是根据龙华多阴雨天气而设置的多功能集中空间,集市交易市场,也是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乘凉,谈心,散步,悠闲自在,其乐无穷。古镇中大小院落内的天井更是家人和来客喜爱的室外空间。场镇中“宫、庙”以及戏台,茶楼,酒肆都是城镇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还有场口,桥头,河边,井旁,或设小庭,或植大树,都是人们交往和休息的去处。这么多灵活空间,既满足人们交往,休息,生活的需要,又改善了场镇景观效果。随自然地形变化而构成的天际轮廓线,形成龙华古镇独特的风貌,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氛和乡土气息。

 

3 古镇的建筑艺术价值

 

    龙华古镇的 民居、 龙华凉桥、 龙华古街、禹帝宫是最能代表古镇的 建筑艺术价值

 

  3.1 民居建筑

 

    龙华古镇的 民居建筑选址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 充分利用山水村陆的自然景观效果 , 以取得舒适的生活条件, 其中冉家院子为其代表作。前店后堂,两边厢房连接,构成口字形院落。 具有以下特点:

  “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这是根据龙华当地多雨,潮湿,日照少的气候条件而形成的,它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又以经济、简便的构造满足居住的使用功能。

 

  布局灵活,规划合理,顺应地形是古镇及建筑群体布局的一大特征。如“沿山而行,顺江而建,随弯就弯,开合有致”,“筑台为基,吊脚为楼,顺坡造房,随坡就势”,这是利用山多,水多的特点,克服不利地形因素,巧妙利用自然条件,创造良好生活空间。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十分广泛,有一整套科学地改善原料性能,适应建筑需要的操作简便方法。“因材设计,就料施工”,达到了造价最为低廉的经济效果。

 

  “轴线明确,平面灵活,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这是在空间处理上的一大特色。民居尺度不追求大,讲究小巧得体,适度。平面空间变化有序,灵活有趣,讲究大小结合,小中见大,善于利用前低后高的地形,善于在封闭的院落中,设敞厅,设活动门窗,望楼,天井,使室内外空间交融,取得开敞,外实内虚的效果。

 

  “青瓦粉墙,重重院落,翩翩村寨,轻盈精巧,朴实自然”,龙华民风淳厚,大量采用的四合院给人以简朴之感。四合院具有结构的标准化,布局的礼仪化,使用的灵活化等特点,经济适用,符合自然地理特点。民居木作做工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出了文化的底蕴。

  3.2 龙华凉桥

 

    清代所建的安澜清洪桥,设计为贵州侗乡式样的凉桥 。因是乘凉避暑佳地,当地又改称凉桥。长 36.74 ,宽 4.32 ,河底至桥面高 4.7 。该桥为木石结构,桥柱为石质方形 4 8 根,前置 4 根棱形分水石柱。总计石柱 4 12 根。棱形分水石柱上置狮、象各 2 。枕梁楠木,并在枕梁上横置木板,木板上又置木板压条,呈 形,并在木板压条上用钉将每块横板钉固。桥面为木制穿斗轿形,曾有翼角,琉璃瓦。中间一间置有阁楼,供有神像,整个桥面的坊上有彩画。此桥是昔日宜宾 龙华 乐山的重要交通枢纽。 桥上筑瓦屋形成长廊。既为龙华到沐川方向必经之道,又历为龙华人民憩息之所。桥下流水哗哗,水清见底,两岸除为人们消夏避暑地外,还是山乡妇女浣纱濯衣处。观山乡妇女溪边洗濯,应是风情绰约、别有韵味的动态人文景观。

 

  3.3 龙华古街

 

    龙华古街即明清一条街。除有关宫殿为木、石建筑外,其余全为硬山木制穿斗结构,柱础方形,无图案。多为一楼一底,有的地方还有小四合院。正街长 310.3 ,此街特点:临街房屋檐下出挑,置阁楼式吊檐楼。阁楼楼窗变化多端,有双交四碗菱花,三交六碗菱花,两交四碗,三交满天星等。檐柱下有菱,圆,方形饰案,撑拱上刻有各类山水,人物,走兽,飞禽。新街长 154.5 ,因背临小龙溪,所以多有四合院。檐柱列队,整齐划一。顺河街长 136.3 ,当年的更楼横跨街心,天主教堂风韵犹存。此街特点,街面坡度交陡,又背临大龙溪,从大龙溪看此街,屋面因街的起伏重叠有加,错落上下,吊脚楼高高矮矮,颇有特色, 小山城 之称凸显。古街虽历经数百载沧桑,却古风依然。三条青石小街生蜿蜒贯穿全镇,古老的穿斗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木屋,木门,木柱,木家具,古朴俊秀;石阶,石墙,石门,石雕,石城垣,气韵超凡。古街现有明清房屋 116 86 户,保存完好,是研究川南边陲独特民居建筑的实证。

 

  3.4 禹帝宫

    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 1758 年)。乾隆五十年( 1785 年)建戏楼。现有山门,戏楼,前殿和后殿,均在中轴线上,殿前配以厢房构成前后两个四合院,总面积 1870 平方米,保存完好。山门与戏楼连墙,前有垂带踏道 14 级,戏楼为单檐歇山式顶,叠梁结构,面阔 3 7 ,进深 3 8.8 ,通高 8.1 ,梁上有题记 大清乾隆五十年 。前殿为主体建筑,硬山式顶,穿斗结构。面阔 3 12 ,通高 8 。殿前有廊,勾栏,须弥座台基。上有凸雕戏剧故事 14 版,其中 7 版在 文革 中遭到破坏,头部被毁掉。现可以认者有 三英战吕布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关公走麦城 甘露寺招亲 空城计 关公送嫂 斩马谡 赵匡胤洗马救驾 华容道 等,雕刻细腻,保存完好,图案精美。

 

4 结论

 

    古镇 ,不同于某些历史建筑或历史园林的单体,其周边的环境、空间布局,建筑艺术是古镇历史遗存的精髓。龙华古镇同其他古镇一样,也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正遭受着破坏。只有我们充分研究和挖掘出 它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才能更好的 宣传好古镇, 保护好 古镇。

 

参考文献 :

 

[1] . 古镇印象馆 / 徽州 [M]. 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 湖广镇四川 [M]. 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 2004

 

[3] . 巴蜀古镇•续篇 [M].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4] 李相慧 . 走进四川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5] 成都地图出版社 . 天府古镇寻梦 [M]. 成都 : 成都地图出版社 ,2004 .

 

[6] . 巴蜀古镇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

 

[7] . 四川民居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

 

 

---------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6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华古镇,历史悠久;小桥流水,岁月依旧。一镇两山,山山闻名;二溪三桥,桥桥遐迩。秀山丽水,通宁静于喧嚣;古桥老街,写文明于历史。溪水潺潺,小孩垂钓嬉戏;凉风习习,少女浣纱濯足。漫过枫桥,青石鳞次,多情回蓦;踏上古街,木宇栉比,繁华逢处。新街不新,曲曲弯弯;长街不长,顺河而上。哼龙华小调,汇三街于镇中龙华寺;唱乐府诗歌,醉千年于画栋凤戏台。

醉游细沙溪,桫椤植物活化石;情系打渔村,红山碧水胜江南。守汉墓,仰天窝观川南第二竹海;梦三国,营盘寨猜古营军事机密。燕子孔,千姿百态钟乳立,奇声怪吟蝙蝠中;鬼门头,形色各异魔石成,幽水暗道心成恐。

 人间仙境,峰映龙淡,古镇名满天下;

世外桃源,清风明月,龙华独树奇葩。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醉山谷,吟金沙水拍;静依水腹,唱锦屏浪腾。金沙奇石,婀娜多姿;福延辣子,忸怩作态。打渔村庄,人造瀑布奇观;老君山脚,佛学八阵蓝图。青姑迷路,峨嵋现身,久长之情岂在朝朝暮暮;大佛度人,神仙怜心,黎民之福贵在岁岁年年。川南第一峻岭,玉树银花目不暇接;世界第一立佛,千蹄万足络绎不绝。汉代第一墓穴,百具悬棺动人心扉;川南第二竹海,万亩翠竹勾魂摄魄。燕子孔,光景有限;营盘寨,相思无尽。两河三桥,凉桥浪漫明清老街;一山八仙,神气营造龙华古镇。比比老街,皆为苍旧楼宇;敲敲古钟,全是空灵心声。岁月如梭,青华如沐,生机蓬勃三国旧路。诸葛南下,七擒孟获;马谡安上,攻心献策。安上关口,七村咽喉;夷都平川,蜀驻地。地王之所,神山拔地而起,楠木开山破江建紫禁城为国夺冠;桃源之迹,安夷比翼齐飞,九庄依山傍水辖十八坝为镇争光。丹霞洞穴,映红楞严宝刹;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晴龙华
----江城子


夏云晓雾锁龙华,
雨风斜,
水笼沙,
浪卷凉桥,
烟袅万千家.
大小苍溪浮古镇,
撑榕树,
荡灵槎.
八仙飞峙比晴佳,
佩山花,
映丹崖,
弥壑披岗,
星缀绿油茶.
立佛沧桑牛耳执,
慈眉目,
誉声嘉.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龙华“迷魂谷” 

  蜀中多奇山异水。屏山县龙华古镇的乱山包“迷魂谷”,据称,进入的外地人无一能自己走出来。日前,记者在烟雨朦胧中探访了这一奇观。


  诸葛亮迷路的地方

 
  乱山包位于龙华镇西北9公里的大坳村,海拔900多米。记者沿蜿蜒山路上行,徒步爬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山顶“平坝”。放眼望去,乱山包上地势开阔,大小山包一个连着一个,处处绿竹掩映,农舍隐约其间,风景迷人。上面密布着一百多个形状、植被相似的小山丘,其间小径纵横,变幻莫测,形成迷魂奇谷,方圆有10余平方公里之广。

 
  当地传说,诸葛亮南征时,途经乱山包,大军被困谷中逾3日,连能掐会算的诸葛亮也无计可施,后得仙人指点才出此阵。随后,诸葛亮屯兵龙华,把“迷魂谷”作为迷魂阵在此操练大军,此即诸葛八卦阵的来历。

 
  继诸葛亮屯兵之后,明末在龙华设守备,清雍正十年改守备为平安营都司,驻军600余人,龙华都司统领今屏山、沐川、雷波、马边等地军队,龙华古镇成为兵家必争要塞。据当地人介绍,离镇10公里的两河口包家岩上,至今还有座孔明山。如今,许多龙华人也自称为诸葛亮屯兵将士的后裔。与当地人谈话,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口音有别于周边,更接近成都平原的发音。

 
  迷失的不仅是外乡人

 
  路遇一75岁高龄老人黄建全,听说记者要进乱山包迷魂谷,他便通知了住在附近的村支书,村支书立即安排村文书赵梦平赶来带路,村民淳朴与热情可见一斑。

 
  黄大爷称,自己虽是本村人,但也曾在乱山包迷过路。一旁敖姓青年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自己迷路经过:24年前,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乱山包青冈坪组,途经“迷魂谷”小牛角弯,听得锣鼓声响,却根本找不到出路。两三个小时后,碰到一村民,才把他们送到目的地。

 
  一路上,为记者带路的村里人赵梦平津津乐道地讲起一桩往事:民国初年,乱山包上一黄姓大家族请了一位沐川籍长工,在他家的草纸加工厂做拌麻匠,负责拌料。一年年关,因人手不够,遂让这位从没独自下过山的拌麻匠背上两捆草纸到龙华街上去卖,并叮嘱他买肉回来吃晚饭。不想这位拌麻匠天刚亮背纸出门,天快黑时又见他背纸回家,原来,他走了一天也没走出山。

 
  乱山包上住着1000多村民,但他们的居住地还不是“迷魂谷”核心地带,核心地带是没有人烟的。

 
  在赵梦平的带领下,沿着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迂回前行,绕过几座山和几条岔路后,记者就已不辨清东西南北了。又走了1个来小时,终于到了黄家大院。赵梦平指着前方说:“真正的迷魂奇谷就在那里。”但他坦言不敢带我们去,随即到黄家大院找来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小伙子黄杰,他祖辈都居住在这里,自己30多年来几乎天天出没于这“迷魂谷”中。

 
  随黄杰一起进入“迷魂谷”核心地带———“三交界”,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阴森恐怖,而是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林间光线充足,小径上铺满枯黄竹叶。但见四周每个山包只有50至80米高,呈圆形或椭圆形,周长在800至1500米左右,山脚与山脚距离在1至3米左右,山尖距离在百米之内,每个山脚都是“人”字形小路,山尖是平地,山尖到山脚是修整过的慈竹林,间有杂树和茶叶。这里没有最高的山,不能俯视整个迷魂谷,人的最远视线在百米左右,记者想拍一张“迷魂谷”全景,因此无法实现。这里的小山丘外形几乎一模一样,至于有多少个这样的山丘,谁也不知道;每条路是一模一样,植被也一模一样,这正是“迷魂谷”迷人的真正原因。“如果直线穿过迷魂谷需要两个多小时,但要转完每个山丘,则需要两天。”黄杰说,谷中没有村民居住,所以外人来了,就很难出来。

 
  黄杰至今已有10多次带人出谷经历,很多都是本村或本地人,也有旅游探险者。“现在通讯方便了,凡有人迷路都给我打电话,我就去送他们出山。”黄杰说。记者问他是如何识得路的,他说自己的经验是沿“迷魂谷”一条只有下雨天才有水的小沟一直往上走,就能出谷,这也是外乡人迷路后唯一的方法。

 
  具旅游开发价值的丹霞地貌

 
  乱山包上的蓑衣岩-大堰塘-三交界-雷打石这方圆10多公里的“迷魂谷”,因其各山丘如棋子,因此当地人又把这里称为棋盘阵。

 
  据有关地质专家介绍,龙华乱山包“迷魂谷”,实际上是白垩纪砖红色砂岩发育而成的丹霞地貌,其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顶平、麓缓山包。它是地壳经过漫长上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冲刷而逐步形成的。龙华地区处处都有这种地质。

 
  上海旅游研究中心王大悟教授等实地考察后称,像龙华“迷魂谷”这样有惊无险、充满神秘的山地,在全国目前尚无发现,其价值独特,应该成为一个妙趣无穷的探险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龙之灵气  地物之风华

                 -----宜宾龙华古镇印象

 

漫步龙华,古镇的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横跨在小龙溪上的龙华凉桥是座颇具特色的风雨桥,如长虹卧波,又似银珠镶项。凉桥之下,昼夜流淌的小龙溪水滋养着古镇。远望城郭,山影憧憧,天地间难得的空灵之气,就这样飘飘洒洒地飞舞在水木清华的岁月里。

一、千年古镇

从宜宾出发不再是高速公路,沿金沙江一路西行往屏山县城进发。龙华古镇在屏山北面,要在屏山县城转车方可前往,37公里曲折盘旋的山区公路,要有些性子才能耐得住一路的颠簸和尘土飞扬。

龙华地处四川南部边区,毗邻云南。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据屏山县志记载:龙华曾为军事重镇,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在戎城一箭退南蛮于凉山,汉族才渐迁龙华。

明代,朝廷在龙华设驿,为马湖府要冲。清初在龙华设守备(正五品武官),雍正年改为都司(正四品武官),咸丰元年(1851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屯驻军士,修建城墙和城门。这些不断加强武装力量的举措,将大量来自成都的官兵带至古镇,慢慢成了这个地域的语言主导人群。也许这就是龙华当地口音与周边迥异,听起来有几分成都腔的原因吧。

二、凉桥采风

龙华镇上,发源于老君山的大龙溪和小龙溪在此交汇,溪水清澈见底,那座横跨在小龙溪上的桥,其貌颇似黔东南与桂北地区的侗族风雨桥。细看之下又觉不同,桥梁造型考究,风格别致,长约40米,宽达5米,桥头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雌雄古石狮,据说是西南地区仅有的、保存完整的石狮,原来摆在以前都司衙门门前,现在移至桥头供人欣赏。

站在桥上,河风轻扬,凉意顿生。难怪龙华镇的人将此桥称之为凉桥,酷暑时节,习惯带着竹席往凉桥去,往桥面上一铺,龙溪那徐徐凉风和止不住的凉意就慢慢渗上桥来,沁进每一个睡在桥上的人的心里。这应该算是龙华四季中最别有风情的一种了。

人在桥上,四顾张望,廊顶密密地穿透梁架,梁上悬挂着匾额“虹贯霞蔚”、“旧貌新颜”、“物华天宝”、“赤虹贯日”、“清风明月”,这也许就是龙华人一直努力追求着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寄予的良好祝愿。

三、顺河街 栅子门

从凉桥下来,过了古寨门,便是龙华的街了。因为有了大小龙溪,龙华镇上的街也都临河流而建。南北走向的顺河街,长约500米,北面与凉桥相接;东西走向的明清街,长约300米,东头与顺河街相通。两街呈环形,被两溪合围,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图就这样被勾勒出来。

顺河街最耐看的是清代遗留的栅子门,小小的古镇曾经有7扇栅子门,如今还剩下3扇,顺河街就占了两扇。一是北面紧挨凉桥的顺河栅子门,一是南面的三官楼。三官楼是一座更楼,听镇上的老人说,初建的三官楼为四柱全木结构,灯笼架子型,横跨于街心,来往行人从楼下通过。

楼内面积有20平方米左右,高十几米,二层一底,第一层供着三霄神像,二层是三官神像,故名三官楼。后来由于打更人在此楼居住,又改名更楼。岁月的变迁,风雨的洗礼,现在的三官楼仅余骨架任人凭吊了。

四、古街古巷

拐出顺河街,与其横竖交接的是新街,虽名为“新”,也是一条老街,两旁是清一色的全木质结构的房屋,一楼一底,错落有致。屋檐下晾着衣服,宽宽的街台上便成了临时或长期的地摊。平时街上行人稀少,偶见古稀老人在自家老屋门前做针线活,或闭目养神打发时光。新街上有一家老理发馆,上下两层,规模不小。店内椅子、镜子、剃头工具均极其古拙,洗头盆是用一块红砂石凿刻出的石盆,斑驳的镜子就更古老了。

新街对着的是一段弯弯曲曲的带石阶的坡路,也就是长街,因古镇的环行构造,从这里可以绕到初来时的地方。踏上长街的青石板,可以看见路口一家食铺的厨灶已摆满了锅碗瓢盆,延伸到石阶上。

龙华的古迹多集中在长街,其中龙华寺由于年代久远,仅留下柱础和部分建筑框架,现在是龙华镇公所的招待所。龙华寺左侧的禹王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58年),保存还算完好,主殿台基两侧雕刻的是古代戏剧故事,浮雕精美,栩栩如生,阴阳两刻的技术,把禹王宫装饰得富丽堂皇。穿行在这古街古巷,满眼皆是古景,心中怎能不生古意。

热闹的集市

古镇的赶场天是热闹的,逢集日,乡民们天擦亮就出发,齐聚镇上。镇上摆摊做买卖的一家挨一家,把各自的商品满满地摆放在街台上,等待着买主。凉桥上人满为患,桥廊两厢全是摊点,乡农在桥上走走停停,边看边买,十分拥挤。

除了满街的摩肩接踵,集市上卖背篓的和裹烟叶的也是亮点。那些手编的竹背篓粗糙中透着韵味,用棕毛编织的肩袢更是不可多得的乡土艺术品,很牢实,一对一对,和背篓分开来卖。

烟叶则是地摊上的常见品,或深咖啡色,或暗褐色、土黄色,与乡农的蓝衣黑帕相得益彰。赶集的乡农往往称上一捆散的烟叶,找一茶铺,抽出一根,细细地裹上,再划火柴点燃,浓浓的叶子烟味四处飘散开来。

赶场天人气最旺的还应该数茶铺吧,镇上的几个茶铺都是爆满的,但与平日不同,闲聊呷茶的很少,大多围着桌子玩牌。牌是一种名为六红的纸牌,长长的,手工绘的图案比较粗糙,色彩却很鲜艳耀眼。听人介绍,六红牌的玩法从清乾隆时期起就有了,是古镇居民闲暇时主要的休闲方式。

五、世界第一立佛

古镇境内有一座八仙山,海拔850米,山的八峰有如八个罗汉排成一排,打坐参禅,故名“八仙山”。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大佛,就在主峰紫红色的崖壁上。据专家考证,大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佛高32米,佛头盘螺髻,身披袈裟,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大佛只凿至膝部,若凿至脚,至少可增加10米。大佛原本排名世界第三,后因阿富汗的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 米的立佛像被毁后,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

每当日暮时的龙华,天空一片薄云游动,远处八仙山静穆,古镇在立佛的注视下,更显安宁与淡然……

住宿:龙华镇因为尚未开发旅游业,只有镇政府招待所,粮站招待所,黄家招待所、八仙招待所等几家规模极小的旅社。每晚床位10-15/人,标间40元、卫生条件不错,安全宁静,洗浴方便,而且服务态度也很好。

饮食与特产:古镇里面和外面的新街上都有数家饭馆,消费很便宜,建议多吃当地出产的新鲜蔬菜,绝对的新鲜和绿色,调料和味精都很少,确有一种绿色蔬菜的味道。龙华的特色小吃有叶叶粑、玉米粑、麻辣凉粉等,都是价廉物美,一天30/人就能吃饱吃好。龙华的豆腐是一定要吃的,而且最好就是白水煮来蘸辣椒吃。

发表于 2009-2-28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有深度与厚度。缺憾是没有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实景图片,咋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乐山129公里(经沐川--犍为--五通桥140多公里),成都--宜宾279公里(经宜宾县--大乘--屏山120多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华古镇被大龙溪和小龙溪夹合,懒懒地顺山势而靠。过凉桥便入古镇,径直跃入眼帘的是石库门,若过去战乱中城门,只是少了些气势。然而在这样的雨中,湿漉漉的街道,街道两边陈旧的门板和门口悠闲劳作的居民,又让这石库门变得妩媚和柔情。目光穿过石库门,和老街一起随山势拾级而上,融化在烟雨旧巷里。听人说古镇上有三条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老街,分别叫顺河街、新街和长街。街宽不过三四米,皆由青石板铺就。石板上有道道印痕,有的是铺路的时候为了防滑刻意在石板上凿下的,但经过风月岁月的洗礼,皆光滑可鉴。更可见屋檐水在石板上留下的点点凹痕,像水波荡漾,从中心一直洋溢到亘古之外。石板路的两边皆是木结构的房屋,比肩接邻,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向不知名的去处延伸。屋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青石板路,光线从街两边的屋檐间落下,兀自轻盈。房屋的年代也已久远,每一间都斜着身子,相互依靠着、支撑着,仿佛夕阳中老人相互搀扶的蹒跚的背影,让人唏嘘感慨。古镇里的每一块砖、每一件什物都古老得可以说出一段故事,连房顶上的青瓦也上了青苔,变得生动轻盈起来。我们就这样顺着老街,从凉桥开始,遇巷就钻,见弯就拐,行于可行之路,停于不得不停之处,随意而兴。苏东坡论文章是这样,我们行走亦是如此,人生在此也曼妙多姿,姿态横生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