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观察 发表于 2023-10-19 14:12

“四海馆”链接“一带一路”创新国际理解教育载体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来,中国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里是学校刚刚启用的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也称为‘四海馆’,通过博物馆式和影院式的沉浸学习,科技馆式的互动体验,同学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和成果,认识‘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中华传统文化自信。”10月18日上午10时,随着学生讲解员彭晨洋的娓娓道来,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七年级的师生正在进行一堂国际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四海馆”链接世界播种“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智慧”的种子

  走进丹桂飘香的校园,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位于教学楼的一楼,“四海”二字赫然醒目。为何取名“四海馆”?古语(《尚书·地官》)有云,“兴四海,成天下”。自古以来,“四海”是古代中国的别称,它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地理边界,也代表着中国的包容、开放、融合和友好。而如今,“四海”则是世界人民打破地理阻隔,互联互通,友好往来的纽带。“四海”之意与学校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的建设意图相契合,故取名为“四海馆”。

  “四海馆”包含“浩如烟海”、“山海咫尺”、“海纳百川”、“海阔天空”四个空间。“浩如烟海”通过影院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展示了中华和成都自古以来对外交流的辉煌历程;“山海咫尺”以图文的方式呈现了成都对外交流成果以及该校人文交流成果;“海纳百川”是一个交流互动的科技馆式学习空间;“海阔天空”承载了开放式小型阅读空间、演讲舞台、线上课程等多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场馆建设的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全部由该校师生创作完成。“很荣幸,我手工制作的这盏’灯火成都’宫灯可以在这里展示、交流。”和八年级8班罗书涵同学一样,该校很多学生创作的非遗文创作品将成为中外青少年交流学习的载体。

  牵手俄罗斯友好学校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如此高标准建设的场馆为何选址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据悉,该校凭借丰富的国际化交流经验和创新的场馆建设方案,从锦江区数所候选学校中脱颖而出。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源于1747年创办的潜溪书院,学校先后取得“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学校”、“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等称号,以中外人文交流为杠杆,撬动学校整体高位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

  在“多元融合,博学笃行〞的教育国际化理念指导下,该校不断引进、融合和开发国际理解课程,探索体悟式教学方式改革,形成了以课程为核心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全面生长的态势。学校国际理解课程以“民族情怀、世界眼光、全球素养〞为核心,旨在使学生具备国际理解知识,具有国际理解能力,涵养国际理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成“中国心,世界观”的培育目标。

  2012年4月,该校与成都市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伏尔加格勒市的第三中学建立起友好关系,至今已有11年。两校组织学生代表团进行互访活动,已达13次,近200个家庭参与接待,600余人次参与互访,712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笔友关系,数百余名学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青少年创新论文比赛中获奖。交流领域涉及课堂教学、学校活动、文学艺术、科创体育、中小幼教育、城市文化、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交流活动已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赋能全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助力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据了解,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的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四海馆“,由锦江区政府投资200多万元,总面积240余平米,历时一年多筹建,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四海馆”创新了锦江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升了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该馆刚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首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是学校党总支进行党、团、队活动阵地一体化建设的物化成果,是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通过场馆的建设使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一颗‘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智慧’的种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党总支书记周珊介绍,学校将持续通过课程完善、活动加持,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七中育才学道分校中外人文交流学习中心是全市首个高标准高科技现代化的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窗口,为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不仅进一步扩大锦江教育对外交流影响力,而且将成为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的新载体新平台,赋能全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为成都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供教育支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海馆”链接“一带一路”创新国际理解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