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川 发表于 2023-8-1 14:22

天府融媒看大运|从“背篼老师”到大运火炬手

                                                                                                            
                  
                                                                                                                                                                                                                                                                                                         人物名片颜志霞,1985年3月出生,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导主任,高级教师。执教十几年来,她对孩子们视如己出,悉心照顾、教育。2014年成立送教上门工作坊,组织编写教材《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全县开展送教上门工作,7年来,共组织教职工为近100名重残儿童开展了1万余人次的送教活动,深受社会好评。她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背篼老师”。曾荣获“中国好老师”“特教园丁教师”“四川新青年”、四川省“最美教师”等荣誉。天府融媒·川观新闻许岚2023年6月28日上午9时,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大运火炬在宜宾传递。在火炬手里,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在跑道上英姿飒爽、笑容满面地接过第15棒。她,就是来自四川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获得“中国好老师”“四川最美教师”“四川新青年”等诸多殊荣的颜志霞。18年的送教之路,18年不变的爱与责任,她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蓝天。高举着手中熊熊燃烧的大运会火炬,颜志霞心中特殊教育的火炬,也更炽热、更执着了。她深深懂得,她还将继续当好“背篼老师”,背着孩子,背着自己,背着这个世界。背着今天,更背着未来。01一条进山路,震撼一颗心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冬至今天,是我们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背篼老师”诞生的第一天,本应该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但注定是我教师生涯中最揪心、最不平静的一天。昨夜刚下了一场冻雨,阳光一大早就喷薄而出,但寒气依旧往身上扑。仁寿县北门农贸市场,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导主任颜志霞搓着通红的双手,从羊肉摊老板手中取过两斤熟羊肉和一大袋汤汁、调料,迅速向学校奔去。学校门口,汪坤和吴杨已准备好学具、教具、零食、米、面、油、棉鞋、棉衣等,放进车的后备箱。汪坤,阿坝师专音乐专业毕业,2016年进校,送教一年半。吴杨,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2016年入校,送教两年。“颜主任,看到蔡军家那场景,你一定会哭的。”汪坤多次在颜志霞面前说的话,让自认为泪点一向很高、很坚强的颜志霞不以为然:“不可能哟!”所以,她决定去现场看看。这次,她真的错了。不仅在现场哭,在回城的路上哭,回到学校趴在办公桌上哭,回到家里还躲在被窝里哭。不知情的老师和丈夫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怎么也劝不住。出城向北35公里,就是龙泉山脉巍峨的二峨山段。车在公路上盘旋,一道拐,两道拐,三道拐,四道拐。虽然一路畅通,但汪坤还是开得小心翼翼的。本来就晕车的颜志霞、吴杨,被拐得天旋地转,吐得一塌糊涂。好不容易,车拐进一条小路,停了下来。“前面是碎石路,太窄,加上下了雨,路太烂了,车根本进不去。”汪坤打开车门,把拐得不知方向的颜志霞、吴杨扶下车来。“这里,离蔡军家还有多远?”“三四公里。全是盘山泥泞路,只有靠甩火腿(走路)了!”“那咋办呢?”吴杨有些急了,“这么多东西,光靠我们双手,咋个拿进去嘛?”从晕头转向中慢慢缓过神来的颜志霞没有说话,多年的下乡送教经验,练就了她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在四周搜寻着,“前面不是有户人家吗?过去看看。”一户青瓦房人家,一位50多岁的大婶正在院坝里晒稻谷。颜志霞的目光,在稻谷上停留几秒后,马上落在墙角的两个背篼上。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大婶,我们是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去给清水镇百花村的残疾孩子上门送教。能把背篼借用一下吗?回来就还给您。”“有啥不可以的呢?尽管用。”从大婶手中接过背篼,三个人一下子有了方向。一个背篼放学具、教具、零食、棉鞋、棉衣,一个背篼放米、面、油、羊肉、羊肉汤。三个人轮流背。背篼,多么的熟悉。小时候,用它背猪草、柴禾,背上学的书包、饭盒、口粮,以及山里娃的梦想。今天,用它背山村残疾孩子的希望。方便,实用。三人一步一个脚印,钉在又一个一道拐、两道拐、三道拐、四道拐的盘山碎石路上。这四道拐比刚才的四道拐弯道更急,坡度更大,更加艰险,只能容一辆车勉强通过,身边是深渊,稍不小心就会跌下去。泥泞,溅满裤腿,溅在灿若红霞的脸上,根本无暇擦拭。三四公里的山路多么漫长,像走完了已经走过的人生路,可还没有到尽头。都是上山路,汪坤走在前面,吴杨走在中间,颜志霞断后。他们手拉着手,一步一鼓励,一步一打气,整个山谷只听得见他们的喘气声,像清脆而急促的鸟鸣。拼尽力气,终于爬上二峨山蛮子岭。正准备停下来歇一口气时,突然,吴杨脚下一滑,重重摔在悬崖边的泥泞里。幸好有颜志霞挡住,不然很可能就跌入深渊了。吴杨哪吃过这种苦,委屈得在泥地里哭了起来。颜志霞一边安慰吴杨,一边扶起她,从包里掏出纸巾,给她擦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汗水、泪水和泥水混在一起,已经分不清了。“看到前面那个山包上那棵核桃树、那栋房子了吗?那就是蔡军的家。”两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可颜志霞和吴杨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6月28日,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宜宾站,火炬手颜志霞传递火炬。      02一锅羊肉汤,温暖一家人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冬至清水镇百花村。哥哥蔡军、弟弟蔡云、母亲宋秋,生活均不能自理,连衣服都不会穿。父亲蔡光,右眼失明,家里没种粮食,一家人主要靠他在外打零工及低保、残疾补助、社会救济生活。他们家,是今后送教下乡的工作重点,需要经常去,并且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明天,给刘校长汇报,去集市上买30个一样的背篼,每个老师一个。我们要把知识和阳光背进去,把渴望背回来!数九寒天,空旷的院坝中间,支着一口大铁锅。无米、无面,只有昨夜冻雨积成的小半锅冰凉。弟弟蔡云一丝不挂,浑身被泥泞和刺骨的寒风裹着,一双赤脚,冻得红肿的10根小萝卜,与青紫的脸鲜明地对比着。因为长期营养不良,10岁的他瘦小得如同四五岁的孩童,嘴里呜呜地不知道在说什么,不走近根本看不见他的眼睛。哥哥蔡军虽然穿着旧冬衣、旧棉鞋,但还是一身泥泞,哆嗦着,渴望的眼神呆呆地望着来人。母亲宋秋,看着大家傻笑,蓬头垢面像鸡窝。父亲蔡光,虽然右眼失明,但还是正常人。三间白墙砖房,是政府修建的。进屋,没有下脚的地方。脏被子、脏衣服满地都是。没有一个像样的锅碗瓢盆,没有一副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台社会人士捐赠的电视机,放在一张布满灰尘的桌子上。泪水,瞬间从颜志霞的眼眶奔涌而出。吴杨也哭得稀里哗啦。颜志霞就是颜志霞。不到五分钟,她突然收起泪水,果断分工:“汪坤烧水,给蔡军两兄弟洗澡;吴杨把羊肉和羊肉汤放在电饭煲里热一下;我来搞卫生、整理家务。”一个半小时后。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摆在尘土已尽的桌面上。蔡军、蔡云兄弟终于像个人样,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家人都换上了捐赠来的冬棉衣,围坐在一起,吃着平生第一次吃到的羊肉汤,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像过年一样。饭后,颜志霞、汪坤、吴杨教蔡军、蔡云洗脸、洗手、看图识字,并送一本看图识字卡。两个人乖乖地听着,看着,学着。临走前,颜志霞嘱咐蔡光:“蔡大哥,你要多费一点心,蔡军、蔡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带来的米、面、肉、油,要舍得给他们吃,补充营养。平常,要教他们洗手、洗脸、穿衣服,把家务事整理好,慢慢引导他们说话。我们会经常来看你们的。”把大家送到大路口,一家人久违的笑容,像午间的阳光洒下来。下山路看似好走,却依旧像上山路一样泥泞、崎岖、艰险。三个人都沉默着,心痛得没有一句话。该怎么做,才能改变他们的窘况?还背篼时,大婶正好从外面打米回来。“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也没读过多少书,就叫你们‘背篼老师’,好吗?以后,你们还来这边的话,背篼随便用。”“背篼老师”,多么亲切朴实的名字!牢牢地住在了三个人的心里。第二天,彻夜未眠的颜志霞,一大早冲到校长刘明才的办公室,将昨天的经历像电影一样讲了一遍。平时不善言谈的她,此时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刘校长也很震惊,慢慢恢复平静后说:“你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就放手干吧!再贫不能贫孩子的教育,农村的残疾孩子更不能例外。‘背篼老师’这个特定称号,很形象,很接地气,我们要把送教下乡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不能辜负残疾孩子家庭对我们的期望,不能辜负老百姓赋予我们的特殊荣誉。”“说干就干。”颜志霞信心满满。她马上召集唐凤梅、吴杨、杨丹、黄欢、孙绍玲等一帮娘子军,到集市上买了30个背篼,今后再也不用发愁拿教具、米、面、肉、油不方便了。从此,背着背篼的老师身影,出现在二峨山、龙家山、马鞍山、飞泉山、两峰山、五龙山……为将“背篼老师”的使命进行到底,颜志霞带头成立了“送教上门工作坊”“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工作坊”(全国首创),带领一线教师,奋战半个月,熬了五六个通宵,孵化出两本校本教材《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手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指导手册》,先在本校和家长中推广,然后在全县、全市铺开,南充、宜宾、遂宁、乐山……甚至贵州、云南等外省的兄弟学校都纷纷慕名前来取经。颜志霞与同事开展教研活动      03一次大变故,铭记一世恩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农历十月二十九今夜,北京大饭店。我们25名师生紧紧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因为,我们一曲自创聋生手语舞蹈《同一片蓝天》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一场“集善嘉年华·北京2008”慈善演出活动中,得到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1985年出生的颜志霞,是犍为县芭沟镇民主村人。原本幸福的童年,被飞来横祸打破。“父亲和几个乡里人开了一个小煤矿,效益还不错。一次塌方,导致父亲下肢瘫痪,长期坐轮椅。那时,我才六岁。好在亲戚、朋友、父老乡亲、社会给予一定的帮助,让我们渡过了难关。为方便我读书,矿厂还给一家人在城里租了房子。我小学、初中都在县城读的。”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颜志霞从小在他身上学到了这些美好的品质。2005年,仁寿县教育局到乐山师范学院点招。就读特殊教育专业、2003在校入党的颜志霞,主动进入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一是专业对口,二是抱着回报社会的理想。”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是2004年9月由一所普通初中改建的,是仁寿县唯一一所特殊学校。刚到学校时,颜志霞才深知这份工作的艰难,远远超过了想象。在普通学校,上课铃声一响,老师走进教室就可以开始上课;但在特校,上课铃响后,她要满操场去找学生,追着他们一个个进教室。在普通学校,下课铃一响,劳累了一节课的教师可以喝口水,休息一下;但她要用三头六臂的能耐,提心吊胆地全程监护学生的安全,几乎每秒都不能让学生脱离视线。在普通学校,学生就餐时,老师几乎不用怎么管了;但在特校,就餐开始,先要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学生端汤喂饭,一勺一勺、一口一口,小心翼翼地喂进他们嘴里。颜志霞曾听到过普通学校的老师抱怨学生就寝后不守纪律,而她所要做的,是在学生就寝时,引领他们大小便,帮他们烧水洗漱,逐个哄睡。日子,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颜志霞迎来送往着学生,就像四季迎送着花开花落。2008年,颜志霞带头成立学校残疾人艺术团,并带领25名听障学生到北京演出,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评。由于工作出色,对孩子们视如己出,悉心照顾、教育,2014年,颜志霞受到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表彰,被授予“特教园丁教师”光荣称号。如今,颜志霞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群“背篼老师”的领头雁,为全县24名重度残疾孩子开展了5000多人次的上门送教活动。她带领的听障毕业班参加全省的大专考试,18人参考,全部上线。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薇薇16岁,小女儿6岁半。说起家人,她总觉得亏欠:“2008年11月,为带团队去北京演出,因为时间紧张,排练节目时,我都必须带上1岁半的大女儿。她一会儿哭闹要吃奶,只好哄好了再继续。我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刚开始送教下乡,找不到路,学校又没车,租摩托又危险,只好叫丈夫请假送我去。山高路窄,女孩子都不敢开车。现在,我终于克服了晕车的困难,还学会了开车。先在坡度小的山地开,希望以后能开到蔡军家去!”颜志霞的泪光中,满是坚定。颜志霞与同事送教下乡      04一个不能少,坚守一片天2022年10月29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初五阳光打在我们身上,幸福掀起阵阵波浪,红色是那心中希望,希望就是一种力量。今天,又到了去蔡军家送教的日子。还是过了四道拐,还要翻四道拐。只不过,进蛮子岭的四道拐,当地政府将原来的碎石路铺成了水泥路。过了水泥路一里地,就到蔡军家了。前几天连续阴雨造成的泥泞水凼,还是超乎了大家的预料。车出了水泥路尽头,走到梨树沟,卡在深坳的一个水凼里。最后半里,蔡军一家人在山坡上向大家招手。汪坤加大油门,颜志霞和吴杨背着背篼在两侧推。车子陷得太深,车轮在泥泞里飞快地打滑打转,就是出不了那个坑。大家只好决定,先去给蔡军兄弟上课。照例从背篼里拿出大米、挂面、猪肉等食品,以及书本、识字卡片,还有社会捐赠的棉衣。“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苹果是什么颜色?”“红色。”给你一个赞!“这是什么?”“鸡。”“这是什么?”“鸭。”“这又是什么?”“鱼。”“你最喜欢吃什么?”蔡军手指鱼。“这是几条鱼?”“1、2、3、4。”“再给你一个赞!为了奖励你的进步,下次给你买一条大大的鱼来,管你吃个饱,好不好?”“好啊,好啊!”17岁的蔡军高兴得手舞足蹈,心里乐开了花。也许,他的内心世界里也有一条美丽的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蔡军父母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乐呵着。蔡光说,他在外打零工挣了1200块钱,还在房后养了10只鸡、6只鸭,山坡上种了一点蔬菜,一副很知足的样子。来之前,大家还给两兄弟各买了一双新鞋子。汪坤教蔡军穿鞋子:“鞋带子,要一样长,扎进孔里,弄好后,再把脚穿进去……”蔡军手脚比以前灵动了许多,没费多大劲,就穿了进去。颜志霞发现,蔡军现在每次都有进步;蔡云病情要严重得多,会得还不多。但她坚信,只要一点一滴去做,总会有成效的,贵在坚持。蔡家人的穿着,比上一次来时又干净了许多。他们的笑容,也比上一次干净了许多。翻越一座座山,蹚过一条条河,迎送每一个残疾的天使。回首走过的点点滴滴、一分一秒,颜志霞与她的团队,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送教下乡与课堂执教,一个都不能少。她始终坚信:“背篼老师”这一称谓,是社会的认可,既是集体荣誉,又是特殊情感。对留守乡下的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颜志霞感慨万千:“仅靠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呼吁当地政府、村社医生、社会共同来关注。”(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府融媒看大运|从“背篼老师”到大运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