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白白白 发表于 2023-1-29 14:12

老百姓的年

进了农历的腊月,老百姓就沉浸在过年的畅想之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过年了”!做父母的只盼远方的儿女来个短信或打个电话,什么时候回家,做夫妻的当家人只盼年底有个好收入多置办点年货图个喜气,孩子们急盼着大人早点回来,买身新衣裳,多带点好吃的,也有的孩子盼着过年就可以不写作业好好玩上几天。生活这支魔仗总是划拉得快,不管是天山南北、还是长江黄河地域,划拉过后总是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而过年却是大公无私、阳光四射、泽雨无偏,到这个固定时日,穷也要过、富也要过、好也要过、赖也要过,想不过不可能,想多过也不可能,人人有份,这就是年的公平所在,也就是这个公平,老百姓一年到头总是想它盼它。年关将至,铁路忙、公路忙、民航忙、客船忙,回家过年的人群比肩接踵,南来北往,人满为患。尽管许多人感叹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两三千年。远方的儿女们都从千里百里往家赶,大包小包地往家背不都乐在其中嘛!想一想也正是在所有的节目里,又有哪个节日像过年一样让老百姓如此牵肠挂肚,即使是城里人用了一年的阳历计日法,可一近年根就换成了掐指数腊月了。如果往深里去想,说过年没有意思的弘外音,肯定希望年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年味更浓一些。过年就是埋在老百姓生活中几千年来最具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更是束在老百姓心中的千丝万情结。俗话说:过去过年就是找乐子,放松一下一年来紧张的心情,这更接近普通老百姓的实际。在过去生活拮据的年代里,人们苦于愁吃愁穿,所以孩子们总是盼着过年,大人们要拼上一年的辛勤汗水,能为家人吃上几顿好的,给老人小孩做上几件新衣服,是最能体现一年的辛苦没有白付出。而如今对于已经富裕起来,实现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老百姓,不仅仅是吃饱穿好,物质上要享受快乐,精神上同样也要享受快乐,吃好了要盼着玩好,穿上新衣服了还要讲究个牌子。现在过年最快乐的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看春晚,其乐融融,乐在其中。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大人们总是生拉硬拽孩子去理个发,并告诉孩子:“有钱没钱,理个头过年”。其实不剃头年还是照过,可剃个头图的就是找个心气和精神。当然这找心气找精神就是找快乐。话说回来:剃个头不仅是过去希望中的一件事情,也是展现新年的新面貌。进入新时代,用不着提着大包小包从百里千里往家赶,其实领着妻子、儿女除夕围着鬓发霜染的父母膝下,摆上几碟小菜,酌蛊醇酒,哄着孩子,聆听父母的唠叨,说说久违的思念,讲讲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收获与烦恼,守岁到天明,这便是天伦之乐,老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把真情包进饺子,把祝愿写上春联,选几张年画,倒贴个福字,大红灯笼挂起来,图的就是个喜庆祥和,细细品尝,慢慢体悟。谁能吃着包有硬币的饺子,全家人为他祝福,来年心想事成,也祝福他给家人带来福祉。当除夕的钟声敲响之时,别忘了孩子们的压岁钱,好让孩子们懂得这赐予的涵义,当然压岁钱的多少并不代表意义的大小。磕几个响头,燃几炷清香,从心底里感念祖先的隆德荫庇。串一串门子,走一走亲戚,访一访老友,自然更会相信“酒是陈的香”,“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访越情深”,所以不妨多找回一些久久疏远的亲情友情。放几挂鞭炮,唱几句乡戏,看一看社火,逛一逛老街。这时亲情、友情、乡情、风情早已盈溢胸膺。于是乎:酒不醉人人自醉,乐莫乐兮心相知。过年这个“过”字含义无穷,它包含着千家万户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辞去牛羊是虎年,牛年有牛年的收获,虎年有虎年的期盼。希望是茫茫人海的航标灯,希望是历历人生的加油器,希望是阳光天真的小姑娘,她总是摇着彩绸向人们召唤。是于老人们说:燕子就要飞回来了。孩子们露着稚嫩的笑脸说:来年我要加把劲,好好学习,争取个好成绩,年青人说:在新的一年里,要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敬业爱岗,努力拼搏,争取有个好收入,主宰家庭的男人女们更是摩掌擦拳,过完年要大干一场,继续奋斗,让明年过的更好一点。所以细细想来,过年不仅是寻找快乐,更是一种新的希望,其实所有的愿望都藏于每个人的心中,来年获得更好的收成才是真正的夙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百姓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