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非耶 发表于 2019-6-23 10:03

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之二十三)北川小“禹穴”疑为李白族叔李阳冰所书

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之二十三)北川小“禹穴”疑为李白族叔李阳冰所书

民国《北川县志·山川》载黄尚毅《大小禹穴跋》说:禹穴沟“峡口壁刻唐李白楷书‘禹穴’,字长六七尺。穴(沟)内刻小篆‘禹穴’,字长二尺,朴茂似汉人书。”
民间将李白摩崖石刻“禹穴”称为大“禹穴”,小篆摩崖石刻称为小“禹穴”,是由于楷书较篆书字大。



小篆摩崖石刻“禹穴”,清《四川通志》说,民间传云乃大禹所书。显然,这纯粹是民间传说,因为它根本不可能是大禹所书。
那么,它可能出自谁的手笔呢?
郭子章在《郡县释名·石泉县》条下说:“崖上有‘禹穴’二大字,不著姓名,其‘穴’字与合州凤穴‘穴’字同,谓李阳冰书。”


郭子章是谁?他凭什么提出这个说法?李阳冰又是谁?

万斯同本《明史稿》卷三百三十三有《郭子章传》。
郭子章(1543-1618),字相奎,号熙圃,又号青螺,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福建建宁府推官、摄延平府事、广东潮州府知府、四川督学、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福建左布政、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制蜀楚军事等。一生著述宏富,有《粤草》、《蜀草》、《豫章诗话》、《郡县释名》等,仅《四库总目》就著录二十余种。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郭子章刊刻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并为《山海舆地全图》撰写序文,介绍西方地理知识。
郭子章督学四川,是在万历十四年(1586),以《郡县释名》的说法,他可能到禹穴沟作过考察,或至少研究过小“禹穴”摩崖石刻拓片。
以郭子章的学识,他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从书法风格来看,小“禹穴”的确有李阳冰书法的风神。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族叔,曾任缙云县、当涂县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以篆书誉美天下,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李斯之后千古一人”。



有关李阳冰的籍贯和出生地,历代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之一就说他是广汉人。李永龙在《李阳冰家世探疑》中说:“嘉庆重修四部丛书续编《一统志》卷139和赵宏恩等监修的《江南通志》卷117、梁启超著《安徽通志》卷145等载李阳冰为‘广汉人。’余绍宋的《书画书录解题》称阳冰为‘蜀之昌明(汉广汉郡之涪县)人’。安徽府县志辑39《民国当涂县志》称李阳冰为‘赵郡广汉人’,矛盾之述,令人费解,故1996年修新志删除‘广汉’二字。根据李白一房‘神龙初潜还广汉’的‘潜还(另有遁还、逃归等)’判断,其先定曾居于广汉。王文才在《李白家世探微》中称李白‘其来昌明,本为投奔亲族,因为蜀地龙州原有一支陇西李氏的族人。’”

最早的李白集就是李阳冰编纂并作序。他在《李白草堂集序》中说:“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李太白全集》中有李白与李阳冰在当涂的唱和诗文多首。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云: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李白对族叔李阳冰的篆书和才华极为赞赏:“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从李白到今天,人们记住李阳冰,就是因为他的书法。






李阳冰曾在蜀地有过广泛的游历,是否到过石纽、禹穴考察,小“禹穴”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断定为李阳冰所书,尚待进一步考证。本文仅提出这一“线索”供参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之二十三)北川小“禹穴”疑为李白族叔李阳冰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