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念7 发表于 2017-11-4 10:44

民心所向是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关键

民心所向是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关键 近日下村入户走访,听了不少新鲜事,如:一则,有户贫困户,帮扶干部认为其房子破烂成危房,多次上门要求户主修房,政府按政策补助,户主就是不修,结果帮扶干部没法,想方设法多方协调给修了,这本是好事,但户主见人就说修房子关我屁事,又不是我要修的,这是政府要给我修的;二则,一位40来岁的单身在成都打的,就说难混,被定为贫困户,家中旧房被政府维修,但帮扶干部同他联系时,他就是不满意,还说国家的政策他没有享受过,哪儿就维修哈房子那么简单?要满意就得买车!三则,一位非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9500多元,楼房,有车,就说政策不公平,为什么他家就不是贫困户,他从来没享受过国家的政策和好处,就是对扶贫工作不满意。这些看似笑话,也让人啼笑皆非,却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感悟其中的深层原因和道理。扶贫工作中有一项脱贫考核指标就是群众的满意度,可以说为了确保群众的满意度,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位帮扶干部都费尽了脑筋。也正因为如此,群众也就有了“上方宝剑”,可以随心所愿的给帮扶干部提条件、提要求,也可以趁势在干部面前耍耍性子、发泄发泄平时的不满和怨气,有的群众甚至到了无理非难、刁钻的地步。面对这样一些群众,有时我们的干部还真又气又恨、束手无策,面临两难境地。有的地方、多数干部也就只有要修房子就修房子,要修公路就修公路,要吃低保也就满足吃低保,要解决吃水就解决吃水,没交医保也可放宽政策补交或再解决吃药、住院报销,扯上过去多年的遗留问题也得从头再来解决,真是百姓成了“天”、干部成了“地”,“地”得围绕“天”转。有的领导和干部说,没法啊,不满足就不满意,群众满意度就上不了,扶贫工作就一票否决,影响全县脱不了贫那责任就大了。其实,绝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和愿望都是合理的,至少有一定的理由和道理,有的多半也是我们过去的工作没做好而遗下的问题,是都该我们下决心去解决好的。群众满意度这个考核指标很好,逼着我们的干部进村入户,下深水,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正因为如此,各级各部门、各位干部倾其全力,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就我们一个镇而言,近年各项财政总投入达1.2亿元以上,新修通村组道、林区路58条110公里,安全饮水工程55处,农网改造完成率达80 %,机采茶园改造2000亩,以柑橘为主的果园种植、改造450亩,笋用林建设1200亩,肉牛养殖570头、大鲤养殖4万尾,农房新修347户、维修改造292户,1公里的防洪休闲河堤修建已开工,村两委活动室都得到新修或改建。这使得全镇面貌一新,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绩,也为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绝大多数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其干部工作很肯定,也很满意,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我们的工作已经充分的证明,这就是群众所求,就是民心所向,是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关键。我们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一个个解决好了,群众就满意,满意度就提升。做好群众所盼的工作,哪怕是一件件小事,这也是我们的成功。但是仍有群众因个人要求或原因得不到满足不能满意,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我们工作简单、方法不多,政策宣传不到位,没心的沟通,群众不接受等方面的原因;有多年遗留的矛盾和纠纷长期未得到解决而积怨的原因;也有个别群众思想素养不高,自私自利等原因。我们必须针对个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迎难而上,开动脑筋,该做工作的要做工作,该说服教育的说服教育,政策的原则性也必须坚持,用坚决啃“硬骨头”精神,一个一个的破解难题,感化群众,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接受。群众本来就是“天”,党的干部本来就是“地”,我们干部这个“地”本就该围绕群众这个“天”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只有我们服务来群众满意了,我们才是一名称职的党的干部。(王维平)

施华洛奇 发表于 2017-12-2 12:49

{:9_334:}

院长 发表于 2017-12-15 07:33

对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心所向是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