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ZX 发表于 2017-3-20 17:34

【好家风 好家规】乐至胡家:不忘家乡根 回报桑梓情


乐至县通旅镇明月寺村胡信学家的胡氏宗谱已经前后修订了15次,“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始终名列其中,代代相传至今。胡氏家训始修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家训突出“不忘”、“回报”两词,也验证着胡家的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贫穷,胡家四兄弟辍学去贵阳打工,他们卖过服装,干过装饰行业,2007年注册成立了医药公司,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富了不忘回报家乡,通旅镇公益事业爱心榜单上,胡信学四兄弟赫赫有名。  胡家四兄弟常年在外务工经商,靠着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致富路,但他们不忘家乡父老,近四年来,坚持不懈向家乡的村社、学校、敬老院献爱心,累计金额达100余万元。2017年春节,村民心目中的“老爷子”、83岁的胡安明按照惯例,把4个儿子召集在这里召开家庭会议。“你们回来过年,村头村尾也转了,也看了,乡亲们还有不少困难,政府扛得也不容易啊!”“咱家还是老规矩。过上了好日子,一不能忘了党和政府,二不能忘了家乡。”兄长胡信学表示“今年预计投资18万余元,将为全社按照8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全社群众出行和夜间治安防控。定了,我们勒紧裤腰也要挤出钱来把这一回报家乡的好事干好。”  树高千丈不忘根频频善举牵人心  出资修路,惠及后代子孙。每年回家,胡信学都要经过村里一条800多米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非常难走,有时只能绕远,给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村里苦于没有项目,集体又修不起,村干部非常着急。胡信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见到本身家乡落后的面貌,他主动找到镇村领导,打算自己出资把这条土路建成水泥路面,使全社硬化路面贯通,决心给家乡老百姓修通一条致富路。  说干就干,2013年12月,一条宽3.5米、长800米的水泥路面胜利竣工,胡信学等四兄弟捐资近40万元,水泥板路贯通明月寺村三个社。这条道路的建成不但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而且也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胡信学帮助村里解决了大难题、也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更为明月寺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心澡堂,不忘求学艰辛。2014年6月,通旅镇初级中学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胡信学四兄弟向该校“爱心澡堂”捐赠了共计23万元的物资,其中饮用水净水机12台、太阳能热水器24台、改建男女生宿舍浴室12间。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师生在校健康安全饮水及寄宿制学生在校期间洗澡的难题。他们的善举,引来乡里乡亲一片赞扬,家长们纷纷表示,“他不仅没忘根,还回来帮助娃娃们,我们很感谢他。”  尊老爱幼,弘扬民族正能量。2015年10月,为了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美德,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胡信学创办的贵州省振兴医药公司来到通旅镇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捐赠了全自动洗衣机一台、四轮电动车一辆、棉被100床等价值15.8万元的物质。  致富不忘家乡人脱贫攻坚勇争先  农民要脱贫,关键在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胡信学说,过去通旅镇穷,就是穷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上。“要真正让乡亲们富起来,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科技和市场,走现代化农业道路。”  从2010年开始,胡信学把家乡脱贫致富的重任扛在肩上,他将公司的发展和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把经营中草药的先进经验和销售渠道带回了家乡,在实地多次考察取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动员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参与脱贫攻坚,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捐资、发展产业等方面助力脱贫攻坚,掀起了社会参与扶贫的热潮,呈现出“先富帮后富,共奔小康路”的良好局面。2015年,他动员3名成功人士在倒座庙村、乐阳桥村、九龙寨村、道士观村成功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瓜蒌、黄精、黄柏等中草药。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使倒座庙村大量劳动力就地转移,目前,已解决5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5户32人。  2016年,胡信学主动帮扶贫困户胡元容建房,同时为支持村级集体建设,新建堰塘2口20余亩。胡信学兄弟用他们无私的爱心,帮助了一个个家乡的困难群众,优秀帮扶事迹得到了广泛宣传,塑造了具有特色的榜样文化,激发困难户内生动力,强化实现自我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意识。  赤心不忘古遗训胡氏家风传邻里  “胡信学兄弟四人真是好啊!咱村里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没有谁不夸他们为人厚道的。”胡氏宗亲胡德云老人说,正是从小受过教育,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胡氏兄弟才懂得“饮水思源”,取得成就后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凭借能力一次次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胡老坦言,胡氏家风说白了就是“造福桑梓,不忘根本,回报人民”。在这样家风影响下,胡氏兄弟为家乡百姓做了几年的善事,也受到了家乡人的感激与肯定。  83岁的胡安明老爷子高兴地告诉村民,如今回来根扎,是想带动儿孙们继续为家乡做事。“我蹲在这里,‘瞪’着他们呢!”老爷子说,“住进城里,安逸日子过惯了,就会忘了农村。我住这里,他们就会常回来,就不会忘了根。”村党支部书记陈实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尊老爱幼、患难相助在村里蔚然成风,这是胡信学四兄弟的善举,更有胡安明老爷子的一份功劳,他用好家风促进了好民风。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胡信学四兄弟决定继续播撒爱的种子,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接下来,兄弟四人还决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圆孩子们的求学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家风 好家规】乐至胡家:不忘家乡根 回报桑梓情